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盛京医院”)的急诊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属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拥有床位137张,年急诊量达20万余次。

该医院急诊科担负着辽沈地区急危重症抢救及疑难病症的诊治、辽宁省涉外人士的急诊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以及重要大型会议的医疗保障等多项重要任务。2009年、2012年盛京医院相继新建了南湖院区B座门急诊病房大楼和滑翔院区门急诊病房大楼。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该医院总结了以往急诊科设计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际先进的急诊设计理念,对急诊科的布局和就诊流程进行了重新规划,除了注重科学救治、快速便捷以外,还强调了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44531436942036531

自2010年2月1日开始,盛京医院共投入了1000万元对急诊科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共服务了100万人次。

力争抢救半径最短

2008年,盛京医院南湖院区B座门急诊病房楼建设工程启动。医院成立了由医疗主管院长牵头的设计团队,首先明确急诊科作为区域急重症诊治中心的定位,之后理顺功能需求和亚专业设置,总结既往急诊布局经验教训,吸收国内外先进医院的设计经验,汇总出设计方案。

该方案经过急诊科、医务部、班子会依次充分讨论后进入施工阶段,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对急诊科的布局再进行调整。启用后的急诊科,布局设计突显便捷、高效、人性化,急诊急救流程便捷优化,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专科仪器设备配套齐全,保证了急诊工作科学有效快速开展。

57821436942050801

新急诊病房的一大特点是以分诊台为中心,至各部门辐射半径最小。急诊科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分一楼、二楼,一楼包括分诊台、综合急诊大厅、抢救室、急诊手术室、缝合室、石膏室、处置室、日间病房,专门供传染病救诊的隔离室,以及专供涉外人士或大型赛事人员就诊的涉外急诊诊室、观察室;二楼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支持区包括急诊收费处、急诊药局、急诊超声科、急诊放射科、急诊超声碎石等各类辅助检查部门,以急诊分诊台为圆点,这些部门均分布在半径20米的范围内。

以护士站为中心,至各处置单元辐射半径最小是新急诊病房的第二大特点。急诊护士站设在综合急诊大厅和抢救室交界处,处置室设在毗邻的抢救室内,护士站距离综合急诊大厅和急诊抢救室内的观察床,以及妇产科急诊、日间病房、缝合室、石膏室、涉外急诊留观室距离不超过15米,便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需求,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处置。

27501436942096712

盛京医院在新急诊病房启用后,把急诊科按症状划分专业,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妇产科、急诊小儿外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口腔科、急诊眼科等亚专业,可集中接诊。急诊妇产科由于隐私需要,急诊眼科由于暗室需要,单独房间接诊,其余科室均在综合急诊大厅的工作岛内,呈环形分布。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急诊内科更改标识为症状发热、咳嗽、胸痛,急诊外科更改标识为创伤、腹痛等症状;内外妇儿五官急诊专业集中出诊,形成环岛,患者的观察床位全部分布在环岛外围,保证会诊及时快速,方便了患者,保障了医疗安全。此外,每张观察床位均设有暖色床帘,给患者提供相对单独的诊疗空间,保护了患者隐私。

盛京医院设计了多通道汇集的交通核,有急诊专用车道和大门,急救车可直接停靠在急诊大厅入口,出入方便。急诊需手术和住院的患者可使用专用术梯直达手术间和病房。急诊和门诊之间通道直观便捷,方便了门诊和急诊之间的会诊,以及门诊患者状况的紧急救治。综合急诊大厅门前,便是这些通道汇集的“交通核”。此外,死亡患者也有专用的“后门”进行转运。

完善的支撑系统

为保证急诊急救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盛京医院在急诊抢救室对面设置了警务室,这意味着在核心区域设置了保安室,便于安保人员第一时间出警,为医务人员救治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对不法分子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确保“安全医院”。

新急诊病房启用后,盛京医院取消了急诊检验科,通过气动物流系统来传输各种检验标本,不到1分钟时间,标本即可由1层的急诊护士站传送到24层的检验中心,无需患者和医务人员取送标本。检查结果出来后,将通过短信提示给患者,患者可通过APP查询,或通过自助服务机打印。这样,既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又节约了急诊空间,节约了检验科设备资源,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为了体现公立大医院的社会担当,盛京医院在急诊科设立了社会服务区域,设有单独的涉外医疗诊室、涉外医疗留观室、隔离间和突发应急物资储备库,承担着涉外人员和干部的急诊救治、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以及特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医疗服务。2013年全运会期间,涉外医疗诊室利用率很高,有运动员、官员、安保人员等共计162人次在涉外诊室接受急诊服务,均得到了快速妥善处置,满意率达100%。

患者死亡是医院和医生最不愿面对的事情,也将引起家属极大地悲恸,但在急诊科却往往不得不面对。在新急诊病房的布局设计中,医院尤其注重了人文化关怀服务,将临近后门安全出口的房间设置为“零号间”,专门供死亡患者停放,便于家属瞻仰遗容、处理后事、办理相关医学手续,对死亡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房间内设置“灵性关怀”图片,以缓解家属哀痛。转运遗体车辆停靠在安全出口外,从零号间通过安全出口到达转运车辆不足10米,同时避免了死者转运通道与急诊患者通道的交叉。

盛京医院的新急诊病房采用了全面完善的导视系统与支持系统,使急诊科宽敞明亮,导视标识清晰,急诊就诊流程、温馨提示、告示等张贴上墙,便于引导患者,为了提高导视效率,2015年上半年还专门制作了大而醒目地标。除了医疗支持区外,医院还打造了强大的生活支持系统,提供24小时免费饮用热水,急诊分诊台提供被褥租借,正对分诊台20米便是租借轮椅处,不到25米便是24小时便利店,步行1分钟便可到达就餐之处。

在改善布局的同时,盛京医院也不断致力于简化急诊流程,一个显著的体现就是启用急诊电子病历。传统的急诊就诊流程包括“分诊—排队挂号—候诊—看诊—排队缴费—检查、检验—等待检查结果—候诊—看诊—排队缴费—取药—治疗—转住院或离院”等13步串行流程,其中很多等候环节与医疗行为本身无关。2012年4月,医院启动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医生病历书写、医嘱开立更快速,且病历资料全部保存入系统,资料完整不丢失。同时,医院推出了手机APP、自助服务机、诊间缴费、短信提示程序,患者在来院前即可完成挂号,看诊时即可完成诊间缴费,检查、检验结果出来后系统自动推送短信提示,医生可以通过PACS直接看到患者检查结果。医院通过信息化系统,简化了原有的就诊流程,将13步简化为8个步骤(候诊—看诊—检查、检验—候诊—看诊—取药—治疗—转住院或离院),真正减少了患者就诊流程中非医疗环节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就诊效率,优化了就诊流程。此外,急诊设有“绿色通道”,生命垂危的患者可以优先得到检查和处置,无需排队;对于无名氏或没带够钱的患者也走先抢救后付费流程,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人性化设计获称赞

盛京医院的新急诊病房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创新设计就诊区域布局。急诊科以分诊台为中心,至各支持部门辐射半径最小;以护士站为中心,至各处置单元辐射半径最小。由急诊科前往病房、手术室、门诊通道便捷;前往便民设施路程较短;创新接诊区域划分。按症状划分专业,集中接诊集中观察;创新急诊检验流程。取消急诊检验科,通过气动物流系统来传输各种检验标本,方便患者,节约资源;创新设立社会服务区域,实现公立大医院社会担当;在急诊核心区域设立警务室,确保运行安全;设立零号间,尊重生命,提升人文化服务,对死亡患者科学管理;创新就诊流程。通过完善网络信息化系统,该医院将原来的13个环节缩减为8个环节,大大减少了患者奔波,缩短了非医疗等待时间,提高了就诊效率。

2014年盛京医院急诊科接诊量约20万人次,其中重症患者28111例,抢救成功率为98%,有46人次给予了先抢救后付费,有力保障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治。2014年,该医院聘请了辽宁省最能倾听民声、实现民意的机构——民心网进行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门急诊综合满意度得84.66%。

近年来,盛京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医院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年均接待130余家单位来院参观交流,来访人员均对急诊科的布局设计表示赞叹。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