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一院、盛京医院国内率先使用“电子病历”

 

  盛京医院护士演示腕带功能

  “长得”有点像洗浴中心的手牌,标着姓名、性别、年龄,还有一行条码……如今,它佩戴在每位住进医大一院和医大盛京医院患者的手腕上,大家戏称它“手牌”。

  昨天,2010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沈阳召开。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作为卫生部首批20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之一,在大会现场演示“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及“无线应用”等信息化管理模式。据介绍,诊疗信息电子化在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只有医大一院、医大盛京医院投入使用。

  镜头一:住院先发“身份证”

  “李阿姨,这是您的‘身份证’,住院期间必须戴着。”李阿姨刚住进胸外科病房,护士就发给她一个腕带,上面写着老人的姓名、性别和年龄。“这有啥用啊,怎么越看越像洗浴中心的手牌啊!”乍一看,只写着患者姓名、性别等最基本信息的腕带还真和手牌有几分相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上面还标注着一行条码。护士长王微解释,“这可不是手牌,是腕带,里面可记录着很多您“看不见”的重要信息,像您的入院时间、疾病信息和生命体征等等。”

  镜头二:体温单瞬时完成

  李阿姨住进病房,责任护士高丽敏马上来巡视。她手中带来了一个像扫描仪样的仪器,她管它叫掌上电脑,和腕带匹配使用。高丽敏用掌上电脑对准李阿姨手腕上的腕带扫了一下,电脑里马上发出嘀嘀的声音,屏幕立马弹出李阿姨的所有信息,核对无误,量体温、记大小便次数……听的同时高丽敏就在记录,又一次确定无误,她按下确定键。与此同时,医生办公室的电脑里,体温单等护理记录上已经接收到相关新信息,并自动生成了体温曲线图等记录。“以往花3分钟绘制体温图,现在巡视病房的瞬间就能完成,而且体温变化一目了然。”高丽敏说。

  不仅如此,腕带还可以“纠错”。高丽敏准备将一袋药品输给李阿姨,待扫描过药品和李阿姨的条码后,电脑发出警示音提示错误,并拒绝接收信息。再细心的人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但是腕带可以把好最后一道关,纠错来得很及时。

  镜头三:查房先扫“身份证”

  “几年前,阑尾炎住院,医生查房,我要一遍遍地说病情,现在不用了,医生对我的腕带一扫描,啥信息都出来了。”李阿姨戴上腕带后,最大的感受是省事。腕带的便捷,医生也深有体会。以往查房,医生边问边记,回到办公室再书写病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差错。现在好了,医生拿着掌上电脑,边问边记,下医嘱直接在床旁完成,一按下掌上电脑的确定键,询问内容直接传输进办公室的电脑上,电子病历在瞬间就完成了。

  镜头四:“身份证”哪儿都认

  与其说腕带是患者的“身份证”,倒不如说它是电子病历的起点,是医院诊疗信息化的缩影。在医大盛京医院郭启勇院长眼中,诊疗信息电子化绝不仅仅停留在方便医生护士工作的层面,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对患者的诊疗变成链条式的,可以追溯寻找。过去,病人的医疗文书、胶片、记录都是纸质的,病人每次出院后都要封存起来,等到下一次住院仍要再询问病史。而现在,信息可以串起来,可以通过电脑查找到,这样的信息长久累积起来就是一份病人的完整的健康信息资源。

  在医院但凡接触过李阿姨的科室界面里,只要输入李阿姨的名字,详实的治疗信息,包括现在的、以前的都会马上显示出来。目前,在医大一院和医大盛京医院,腕带已经渗透到“无孔不入”。电脑里,医嘱、检查、化验以及护理等完整信息被记录在案,医生护士可随时调阅。另外,电脑还录制了查房者的声音资料,查房内容变得有据可查,方便了年轻医生通过收听查房录音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利用腕带“无线查房”已成为这两家医院病房里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