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谢伦的微信名字叫做“大山”,我想,这应该与他耕耘了18载春秋的位于观音山脚下的东莞樟木头镇石新医院有关吧。

樟木头镇是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小香港”,这片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的土地吸引了近15万港人前来购房安居,港人占到常住人口的一半。

1997年,谢伦与石新社区村委干部筚路蓝缕,创建了石新医院。那一年,他刚刚33岁。

“我们真正是从零开始的,当时只有50多个人、30张床位。”18年后的今天,谢伦回忆起当初创业时的情景仍然感慨万千。

对于未来,谢伦也有着清晰的“蓝海”规划。他坚定地认为,基层医院一定要走“小而精”的道路,突出自己的专长,突出大医院不想做的领域,实现曲线救国。

“让老人幸福地老去,让中晚期肿瘤患者有尊严地重生,是未来我们重点发展的两个领域。”他说。

职务介绍:

谢伦,现任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医院院长。

谢伦_500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医院建筑的学习和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过东莞市石新医院、东莞市汇馨月子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广州中医药大学华为门诊部等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设计作品注重Hospital(医疗保障)、Hotel(酒店舒适)、Home(家庭温馨)三者完美融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其中东莞市石新医院被业界专家和全国部分媒体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基层医院”,获得广东省优质建筑装饰奖。其在医院改扩建装修、医院文化助力软装设计理论方面见解独特、颇有建树。

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医院夜景_500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医院夜景

Q

:您上任以来,贵院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A:我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

初创与发展阶段(1997年6月-2001年3月)。我院地处东莞市樟木头镇偏僻地区,初创时期,只是一所几个人、几间房,且无任何设备的简陋小型医院。这一阶段特点是粗放式发展,医院发展的定位、学科建设、市场经营等都是粗放的。

励精图治阶段(2001年3月-2009年6月)。以 2001年医院住院大楼的建成为转折,医院面貌和住院条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项t高难度的诊疗技术得以开展和提高,进入了向现代化医院迈进的全新历史时期,并由此奠定了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的坚实基础。这一阶段特点是重点式发展,强化特色专科建设带动医院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妇产科、骨科、微创外科、中医科等专科品牌,坚持走高起点的技术建科路子,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使学科专业技术水平得以快速提高,从而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发展。

IMG_0407_500

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6月至今)。母婴会所、产科中心投资新建,全院改扩建装修1期工程竣工,医院综合实力更为强大,从而促进了医疗业务发展的再次飞跃。这一阶段特点是集约式发展,医院坚持走“人才立院、质量兴院、科教强院、制度治院、文化建院”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把医院建设成品质一流、百姓信赖的中国最美乡村医院而努力奋斗。医院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医院人才技术、医疗设备、就医环境等元素的全面整合、市场准确定位、医院战略规划、医院管理追求精细化。

IMG_0408_500

Q

:作为医院当家人,可否用一句话概况您的管理理念?

A: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人文医院、舒适医疗”,主要体现人本、创新两大内涵。

首先,医院建设既要符合建筑规律,反映建筑特点,体现建筑艺术,还要符合医疗规律,满足医疗流程,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把握医院建设的度。目前,病区卫生间的残疾人扶手、防滑地砖、残疾人坡道、病员爱心专座、独立的病员餐厅、各类应急标识等设施一应俱全,都充分、真切让使用者感受到我们在规划方面的良苦用心。

IMG_0452_500

医院建筑是医院服务社会的平台,是体现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精神文化的载体,应满足医院文化传承的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

IMG_0453_500 以广州中医院大学国医堂为例,优化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医院独特的中医文化内涵。

石新医院改扩建装修工程注重选材应用,体现了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 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充分运用,创建了“零污染 ”的医疗环境,节能降耗明显。

明确定位,敢于突破。石新医院产科中心和东莞市汇馨月子中心设计将“不 是医院的医院,不是酒店的酒店”作为定位,人性化服务异常突出。

IMG_0451_500

积极探索和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目标管理。对每一项目、每一目标实行PDCA管理模式,全程跟踪流程、程序、设备、设施,做到及时检查、修正。

Q

:您认为,一家医院未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并树立品牌效应,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

A:我个人认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应包括医疗技术、人文服务和医院文化三个方面。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基础和生命,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医院大厦的根基,只有努力打造医院技术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未命名_meitu_8_500

医疗单位提供产品,说到底就是一种服务,我们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使病人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对人的尊重和人间真情的温暖。人文服务应重点围绕患者服务需求的增长,创新服务方式。我们成立了前线服务中心、开展预约服务、网上客服,提高医院服务价值,开展优质服务,服务追求更加人性化,患者就医更从容。规范就诊流程,提升网络信息智能化程度,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医院文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它起着独特的支撑作用。通过文化导向作用,能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定势赢得患者的信任,将医护人员引导到医院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医院员工对医院总体目标有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整个队伍更有凝聚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比如,我院建设了希伯克拉底广场、南丁格尔文化广场,每月1日宣读《希伯克拉底誓言》,风雨不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月1日,全体员工宣读《希伯克拉底誓言》_500每月1日,全体员工宣读《希伯克拉底誓言》

Q

:作为医院的“当家人”,您对于未来有何远景规划?

A:我们正在着手征集200亩地,做一个依山而建的医养结合项目;未来我们还准备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中心,在肿瘤治疗二手市场下大气力。

一般大的肿瘤医院往往忽略手术放化疗后的中医调理、膳食调理及心理辅导等方面,但术后康复恰恰是病人及家属最痛苦、最无助的时期。其实相对手术来说,康复并不能赚很多钱,但不管是从社会需求出发还是从我们的医者良心出发,都要把这块关注起来。

“让老人幸福地老去,让中晚期肿瘤患者有尊严地重生。”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两件最重要的事。

Q

:

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已举办过16

届,您一共参加了几届?您认为过去大会为推进行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以更好地助力医院建设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A:本人连续参加了近3届大会,去年还做了报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对提高广大医院建设者、管理者的科学知识及管理水平,解决医院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的科学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会现已做成亚太地区最顶尖的医院建筑会议,这很了不起。

中国目前70%以上都是基层医院,这是最接地气、最能体现中国梦的群体,但往往被忽略掉。现在很多会议都是高大上的,大部分基层医院没办法参加。因此,我呼吁下届大会能够设立基层医院的专门论坛,并制定相应建设指南。

作者:赵玉洁

本文为筑医台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