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表示,虽然近年来天津卫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大型公立医院看病难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存在。

  今后一段时期,天津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与不断增长的城乡居民医疗消费需求的矛盾。卫生资源配置滞后于城市发展,不能满足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投入不足,影响公立医院实践公益性;医改政策衔接、配套不够,影响医改效果;另外体制、机制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为了解决看病难问题,市卫生局今后将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四方面入手。

  举措1: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今年7个公立医院改扩建,将利用社会资金再建2-3所儿童医院

  据王贺胜介绍,近年来天津进行了大规模公立医院改造扩建项目,医疗机构的硬件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今年全市共安排7个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分别是新建中心妇产科医院、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南开医院改扩建、迁址新建胸科医院、天津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迁址新建环湖医院项目、医大总医院扩建。总建筑面积达558594平方米,建设规模5648张病床,计划总投资37.0544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8.9亿元。

  日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新中心妇产科医院,硬件建设、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医。人民医院二期工程门诊楼也已于9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病房主楼正在进行内装修和各种管道安装的收尾施工,年底将投入使用。其他的5个项目包括南开医院扩建项目主体十六层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各种设备安装施工,计划2011年12月底竣工;市胸科医院迁址新建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打桩施工,正在做主体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天津医院改扩建项目,正在做主体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市环湖医院迁址新建项目,目前建筑设计方案征集完成,正在办理各项前期手续;医大总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了内装修,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在进行医院改扩建的同时,现有的卫生资源也存在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比如天津市目前仅有一所市级儿童医院,儿童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儿童看病难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天津将在儿童医院现有院区内扩大就诊面积,并在天津西北部地区新建儿童医院新院区,同时利用社会资金再新建2-3所儿童医院。另外,天津还将在中医一附院、武警医院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医院以院中院的形式新建儿童病诊疗中心,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儿科的建设。

  通过进行卫生资源调整,加强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提高专业医疗水平。天津将形成以医学中心为龙头,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和区县综合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后每个涉农区县都有一所规模达到三级标准的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标准的中医院;每个街道都有一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也实行一体化建设。

  举措2: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今年推行电子病历,和平区试点“医指通”,2012年天津将形成卫生信息化体系

  今后天津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全市三级综合、专科医院将全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到2012年,天津将形成卫生信息化体系,201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通过实行电子病历系统,患者再到医院就医只需一张身份识别卡就可完成全部诊疗,电子病历中将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及在医院历次门急诊、住院治疗等。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进行病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共享,配备临床知识库、药品知识库、公共卫生等知识库,为医生对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支持,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并能延伸到临床数据的分析、统计、挖掘和临床科研。

  另外,天津目前在和平区试点的“医指通”便民挂号系统也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王贺胜表示,“医指通”是市卫生局推出的一项重要公益性惠民举措,预约挂号服务完全免费。由于是全新事物国内尚无先例,因此开始运行时有些环节还需不断改进,如“医指通”网络与医保网络的对接,社区挂号时直接交费并拿到挂号条,实现精准时段预约,进一步减少预约挂号者等候就医的时间等。今后天津将在总结和平区经验基础上,将“医指通”向其他区县推广,同时开通网络、电话、手机等预约通道,与传统医院窗口挂号一起,为津城百姓织就一张立体便捷的医疗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