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突出抓好“人”的国际化
建议者:市党代表、天心区委书记夏建平
“市民素质是一座城市流动的音符、鲜活的名片。”夏建平认为,近年来,长沙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着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市民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但这种素质的提高还没有变成一种高尚的社会风气,还没有深刻体现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中。
“在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和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把化人与化物统筹起来,着力打造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人格、人力、人文形象和格局。”夏建平说,提升人格,就是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让讲文明成为市民的习惯和常态。发挥人力,就是要让人才引得进、容得下、留得住、干得好,为推进城市国际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创新人文,就是要着力挖掘和提升长沙古代和近现代的先进文化,比如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增强认同感,扩大影响力。
B 城市国际化应活跃民间交往
建议者:市党代表、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袁义和
“民间对外交往与政府对外交往相辅相成,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袁义和举例说,长沙整体民间对外交往的各个层面逐步形成,交流合作领域持续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今年长沙荣获由不同国家、从事不同职业的外国友人参与调查产生的“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殊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建议把注重营销城市、活跃民间交往写入‘十二五’规划!”袁义和建议,应积极组织、引导学校、医院、社区、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等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长沙国际传播力,形成城市形象塑造的多元化格局。
C 让长沙人就医资料在省市医院共享
建议者:市党代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立强
如何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胡立强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应明确加大对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增加在社区和农村医疗就医(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同时,支持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而保障群众在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的就医质量,以此来合理引导群众就近医疗,减少就医成本。
胡立强还呼吁,政府投资建立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病人就医的信息共享平台,让长沙市(包括四县市)人民就医的资料在长沙市级和省级医院共享,减少医院重复检查、重复用药,优化看病流程,减少病人就医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