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与医院实力没有本质联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科室的完整性。6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多措并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

似乎打开了医院投资的通道,但在执行层面并不容乐观,为此,不得不做些深度的思考。

综合性医院按照所有制结构分类有公立和民营两大类。公立医院建设在我国经历了各级政府财政投 入、财政补贴与医院自筹资金、医院完全自筹资金的不同阶段。其中公立医院又有政府办医与企业办医之分。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式使得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成为第一道屏障。产权界限清晰是产权变更的前提,而公立医院恰恰在这方面是模糊的。

各级国资委及其子机构履行出资人义务(比如北京市三年前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国资委统筹规划管理医疗资源,与其说是医改的进步不如说是隔靴搔痒)、卫计委承担行政与业务管理、发改委一揽医疗机构市场行为诸如价格等、组织部掌管医院⾼高层的任选事宜等,做为本应完整的组织机构治理和运营搞的四分五裂,这些不仅构成国内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诸多问题的成因,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设置了障碍。

如此看来,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的起始阶段就必须是顶层设计,也即是坊间所言的这项工作是公共关系科目而不是市场化方式。也为社会资本进 入以后埋下隐患。

无疑,目前现状下的行政任命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是既得利益者。本应隶属于资本条件下的管理人员成为了产权变革中的谈判者。他们是成为重大变革的推动力量还是阻力不得而知。笔者在实际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不容乐观。

医院⾼高级知识分子的人力资源属性容易形成共识,而人力资本的认定需要观念的转变和细微的设计,这是任何综合性医院绕不过的话题,也是社会资本进 入医疗机构必须的架构设计。

民营医院的发展这几年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专科医院方面对医疗资源形成了重要的补充。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比重占到66%,其中综合性医院比重为56%,床位数却占比84%。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分别占到10%和24%(数据引自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引自年鉴)。我国未来公立医院的设计目标是控制在24%,以此看来,社会资本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最早和成功的也基本上是民营专科机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而这几年民营综合性医院的发展建设却是困难重重。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占比44%的民营综合性医院床位数只占到总床位数的16%,综合性医院的规模总体偏小。另一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民营综合性医院的经营状况,全年医院门诊数量民营综合性医院只占区区10%,住院病人只占到全国住院病人的12%。侧面告诉我们,多数民营综合性医院是亏损的。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医疗资源的行政垄断,诸如准入、规划、评级、编制、科研、和医保等,这应该是最为核心的原因;二是历史传承因素,一家综合性医院的病患粘性建立除了其它因素外,历史传承是重要的因素,而民营综合性医院的历史不过几年十几年;三是品牌影响力,由于医院品牌建设最为关键的是人才引进,而我国医疗人才培养的机制一开始就向集中市场的公立医院倾斜,而限制医疗人才的流动也为民营医院品牌建设设置了障碍;四是各级医保的支付制度为患者就诊民营医疗机构人为的巨大屏障,上面虽然谈及医保而在此另列,因为它实在是阻碍民营综合性医院运行发展的行政约束,也是最需要变革的内容;五是综合性医院建设总体投 入要远远大于专科医院投入,其盈利模式也是综合的。

那么综合性医院的投资机会是否存在和出路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一组数字,我国人均卫生费用30多年来是平均年增长16%,2013年是2327元,占GDP比重2013年是5.6%,美国2012年人均卫生费用是8915美元,GDP占比是17.7%,可见中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医疗健康的发展目标在2011年2.4万亿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长14.39%达到8万亿,市场是巨大的。2013年9月国务院40号文件提出医改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覆盖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这也是大健康概念的最为准确的描述。这是社会资本进 入医疗机构的环境支持。其次,综合性医院由于建设周期、早期投入较大等现状,也为外部资本进 入提供了可能性。

那么综合性医院的投资机会是否存在和出路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一组数字,我国人均卫生费用30多年来是平均年增长16%,2013年是2327元,占GDP⽐比重2013年是5.6%,美国2012年人均卫生费用是8915美元,GDP占比是17.7%,可见中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医疗健康的发展目标在2011年2.4万亿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长14.39%达到8万亿,市场是巨大的。

2013年9月国务院40号文件提出医改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覆盖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这也是大健康概念的最为准确的描述。这是社会资本进 入医疗机构的环境支持。其次,综合性医院由于建设周期、早期投入较大等现状,也为外部资本进 入提供了可能性。第三是目前综合性医院的估值处于价值洼地,有待于进一步确认和挖掘,机会巨大。第四从执行层面认识,轻资产的医院管理集团、原企业办医的社会化进程、从单一病种医院向综合性医院拓展的发展模式(比如肝病医院、肿瘤医院、骨伤医院等)都是社会资本进 入的通道。

总而言之,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医疗机构配置趋势,我们都要各种产权结构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做为资源均衡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医疗问题。这为社会资本进 入综合性医院提供了重大的机会和可能,社会资本尤其是投行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来源:全茂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