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浩26日在上海“2015中国医院节能管理论坛”上介绍了全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国存量510亿平米,80%为不节能建筑,其中一半为城市建筑204亿平米,城市建筑中20%为公共建筑,即40亿平米。以每平米100元计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带来4000亿元产值,带动8000亿元市场投入,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
按全国现有2万多家医院进行预测:其中大型医院(1500张以上床位)2600多家,每家医院运维平台建设及改造项目市场容量约2000-3000万元,市场总容量在520-780亿元。
在医院能耗中,空调采暖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尤其是大部分医院建于2005年以前,热工性能差,造成制冷/供暖负荷大。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医院全年中央空调能耗平均在88-120元/平米”,江苏特克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方说,其中全年制冷时间为90-150天,制冷能耗平均水平为32-55元/平方米,制热时间为70-100天,制热能耗目前平均水平为56-65元/平方米,机房效率整体偏低,节能潜力很大。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钟鸣告诉记者:“确实如此,如果从空调着手,将给医院在新增项目和老楼改造两大项目中节省比较明显的开支。相应地,大金在针对医院这一特殊场合所需的产品设计中,也不断改造和完善技术,以满足办公室、门诊、住院部、手术室等不同区域的节能设备。”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逐步使公立医院走向市场,政府购买服务。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共同诉求。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医院在节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受医疗市场需求旺盛,医疗机构竞争激烈等影响,大型综合性医院拟建和在建建筑增加,老建筑改建任务频繁,新增医疗用房面积使能耗面临绝对上升趋势。
二是,节能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缺位导致人们的节能意识淡薄,节能习惯缺乏,而医院的能源浪费现象尤其严重。
三是,医院普遍重医疗管理轻后勤辅助部门管理,在节能降耗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节能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不健全。
四是,技术节能是节能管理的核心环节,节能技改需要大量的初期经费投入,而政府补贴项目和补贴金额有限,且医院本身在节能经费上投入谨慎,导致节能技改项目推广缓慢;医院建筑规模大,系统设备新旧并存,而能源分项计量、能源监测和能源诊断工作滞后,难以进行精细节能管理,同时缺乏整体节能评估和改造计划,医院技改比较盲目。医院自身缺乏专门人才进行技术改造及能源管理。
五是,政府主导的节能监管和配套政策不到位,节能市场运作尚未成熟,节能工作开展进展缓慢。
对此,不少医院管理者纷纷表示,除了一些外部因素不可管控外,对于医院自身而言,应学着用“互联网+”思维模式,探索开展智能化管理平台以及设备维护,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指出,现代医院管理需要融入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包括全样本而非抽样数据、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动态调度转变、研究相关并预测趋势等,同时去中心化、扁平化,解构并且重构,创造新的组织方式和形态。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罗蒙也认为,医院管理的互联网模式势不可挡。尤其是中国医院医疗运营特点,比如人口多,就医需求与医院数量规模不成比例,医院规模设置相对大、科室全,硬件条件与人性化服务不匹配等。
“只有注重大数据、创新思维、跨界思维以及互联网精神,才能令设计与设备同步,提高医院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安全医院建设的同时,引导医疗流程,提升患者的感官体验。”罗蒙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