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建筑的一般防火要求
1.医院建筑除须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还须注意:(1)新建的大、中型医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二级;小型医院不应低于三级。
(2)在建筑布局上,医院的职工宿舍和食堂,应同病房分开。
(3)在原有砖木结构的房屋内,设置安装国内外生产的贵重医疗器械,如CT检查仪、X光机等,必须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同其他部位分开.
(4)根据病员自身活动能力差,在紧急疏散时需要他人协助。这一特点,医院的楼梯、通道等安全疏散设施必须比其他单位的建筑更加宽敞。在楼梯、通道上不得堆放物品,须经常保持畅通,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抢救和疏散人员。
2.电器设备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做到:
(1)安装电器设备必须由正式电工按规范要求合理安装,电工应定期对电器设备、开关、线路等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不准乱拉临时电线。
(2)治疗用的红外线、频谱仪等电加热器械,不可靠近窗帘、被褥等可燃物,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用后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3)医院的放射科、病理科、手术室、药库、药房、变、配电室等部门,均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
(4)高层医院须参照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安装自动报警、灭火系统、防排烟设备,以及防火门、防火卷帘,消火栓等防火和灭火设施,以加强自防自救的能力。
3.明火管理的要求是:
(1)医院内要严格控制火种,病房、门诊室、检查治疗室、药房等处均禁止吸烟。
(2)取暖用的火炉应统一定点,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火炉、烟管的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3)处理污染的药棉、绷带以及手术后的遗弃物等的焚烧炉,须选择安全地点设置,专人管理,防止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4)医院的太平间应加强防火管理,死亡病人换下的衣物要及时清理,不可堆积在太平间;病人家属烧纸悼念亡人的习俗,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严加劝阻。
二、医院消防疏散及逃生注意事项:
1.医院要制定不同治疗区的应急疏散预案,开展应急疏散演练,重点是提高医务人员营救和组织疏散的能力。所以,医院应在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的基础上,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应急疏散的实际演练,使医务人员掌握疏散营救人员的方法和措施,了解病人火灾逃生的注意事项,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变能力、临机处置能力、沉着冷静能力、组织疏散能力、自救和救人能力,是保证火灾中有效疏散和营救的重要手段。这类演练应该最少每月开展一次,保证医务人员时刻有火灾中应急疏散和救人的意识。2.医院的所有病床要做成推车式,床上铺有布单式担架。针对医院这样的公众聚集场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员高度集中、人员不能自主行动。因此,医院的病床在设计时就应该做成推车式,方便推着病人行走,尤其是对不能行动的病人不能采取常规方法如背、抱等。因此,使用推车式病床,可以提高火灾中病人的疏散速度,为疏散人员赢得时间,同时避免了病人移动不当造成的死亡。病人转换楼层获救时,可采用病床上的布单式担架,结合救生绳进行升降救人。
3.医院的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应符合规范要求,随时保持畅通开启状态,医务人员平时要掌握疏散的楼梯、通道和出口位置。
4.医院的医务人员平时要增强疏散的意识。医院平时要多进行模拟火灾的演练,提高医务人员主动疏散病人的意识,同时也要搞好自救工作。在模拟火灾演练过程中,增强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遇到火灾不要慌张,见到浓烟,没有见到火光,不要盲目开启门窗排烟,要选择空气流动的下风方向排烟,避免因盲目排烟造成火势迅速蔓延。
总之,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需要很多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建筑内的自动消防系统、合理的建筑设计、安全的电路设计是从硬件上保证了消防安全,严格地日常管理是从软件上保证了消防安全的条件。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些,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消防部队的各种针对性训练以及合理的火灾扑救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
王伟军,田玉敏. 医院火灾特点以及消防安全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