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郑州市卫生局公布《郑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勾画了2011年~2015年郑州市卫生发展的蓝图。
未来5年内,郑州市中心城区区政府原则上不建新医院,郑州将重点支持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所三级综合医院,将它们建设成区域医疗中心。
在三环外的医疗资源稀缺区,将多建综合医院,以适应片区人口的医疗需求。
商报记者 卢艳艳
【现状】
老城区医院扎堆,新城区医院稀缺
郑州地处中原,和同等发达城市相比,卫生资源情况如何?
资料显示,郑州市卫生资源相对同等发达城市略显不足——2009年,郑州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5人,而武汉、济南分别为2.71人和2.73人。
在地域分布上,郑州卫生资源分布也不够科学,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和新建城区分布较少。
郑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郑州市的医疗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有的地方医院扎堆,一些新建小区集中的地方却一直处于医疗空白区。“郑州将尝试通过一系列的医疗资源调整,来解决目前医院扎堆、发展受困等问题,并重新规划更科学、就医更方便的全新医疗分布图。”
【规划】
投入:卫生支出增幅高于一般财政支出
按照规划,政府卫生支出将占GDP比重的1.2%,且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目前,郑州市GDP已进入“3000亿俱乐部”,以此推算,郑州市在医疗上的支出将在36亿元左右。
此外,按照规划,未来5年,重大传染性疾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于5年平均发病率;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在85%以上。
医院:3医院将被打造成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规划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未来5年内,郑州医院将如何建设?
按照规划,郑州将重点支持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所三级综合医院,将它们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三环外医疗资源稀缺,这些地方的医院如何规划?
在三环外围的郑东片区、经开片区、高新片区、惠济片区、须水片区、南部片区、北部片区,医疗资源相对稀缺。今后,郑州市将通过多种形式在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港区等新建城区和惠济区等郊区,各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以适应城市规划居住片区人口医疗需求。
中心城区内,对不能达到医院建设标准,且就地改造和发展受到限制的综合医院,鼓励迁至三环外围区域。
中心城区区政府原则上不建新医院,现有区属医院有条件的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养老:建一所老年病专门医院
养老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未来5年内,郑州市将依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一所老年病医院。
按照规划,未来5年,郑州市将完成郑州市儿童医院在郑东新区的建设、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扩建以及郑州市精神病医院的迁建。
为了适应老龄化需要,将依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1所老年病医院,开展老年病防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此外,将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主体构建心血管病专科医疗体系,以郑州市骨科医院为龙头构建骨科医疗体系。
中医:将建中医医疗集团
河南是一个中医大省,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以后,郑州市将以郑州市中医院为基础建立中医医疗集团,县(市)至少办好一所公立中医医院。
至2015年,郑州将有3~4家县级中医院达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所有县级中医院完成急诊科达标建设。
片医:
每1000~1500户
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
2008年,郑州市卫生局曾承诺过,要打造“15分钟医疗圈”,一个电话片医就上门。
但是,在片医负责制实行过程中,还有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到2015年,郑州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部开展“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每1000~1500户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片医覆盖市区及所辖县市城区居民,居民对片医的知晓率在98%以上。
以后,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还将力争配备一辆健康服务车,方便社区居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医保:
2015年医保覆盖率达99%
按照新医改方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措施之一是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
这次征求意见稿称,郑州市将全面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到2015年,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
支付方式上,将逐步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门诊费用总额预付制和住院费用床日付费制等支付方式。
下一步,郑州市将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到2015年年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