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医生都是流动的,关键是医生愿意不愿意流动。

近日,在南都公众论坛上,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分享了他对移动医疗的看法。他详解了医生流动的阻力和突破口。

移动医疗的创新实践给医改带来了新机遇。医改这么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事情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彼岸,比如说如何使医疗下沉、如何使医生的积极性提高、如何使公益性回归等等。尤其是社区医疗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做一些分析,下文为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分享了他对移动医疗的看法。

社区医疗如何突破

第一,既然我们要发展社区,既然要求政府要投入社区,就要将社区的基本医疗机构做好,建成统一规模、统一环境、统一检查设备的社区医疗,从管理学来说,用麦当劳的理论来说,每到一个麦当劳提供的服务感受都是一致的,但很遗憾,即便在广州,目前也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第二,要提高社区的服务能力,重点是在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再用基本药物制度之内的旧观念来指导社区医疗。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将病人推向大医院,在很多社区里没有药,医生开了药社区医院却没有,病人买不到,因为是社区,不能开非基本药物的药,所以病人走了。就此,我提出了两个资质许可,这样就可以开展手术,一个是医生的资质,是合法的,另外是医疗机构的资质,如果是允许的话,可以在社区提供服务。

社区医疗

第三,让医生成为社会人,这也是我最近的主张。分级诊疗在广州推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发现社区的门诊量增加了,因为大家认为我在社区报销可能会多一些,报销率会多一些,如果这个时候不加强社区的服务能力,一定会使民众失望,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

医生多点执业:好处比坏处多

刚才说到分级医疗、首诊制度、双向转诊、控制规模、预约服务、网络医疗、多点执业、取消编制和福利社会化、支付制度,这些都在悄悄使民众的就医习惯发生变化,使医生的执业环境发生变化。支付制度非常重要,现在医生成为了医院创收的基本单元,没有医生就没有创收,医院的服务无从计价。当医生的奖金或者薪水不与药品发生联系时,医生是不是更高尚了,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我曾经有一个比喻,现在我们看一个感冒病人,150~200块钱,假如说就是150块钱,其中50块钱作为诊金,100块钱作为其他,100块钱中的其他,包括药品,如果节省下来是归病人的,或者说是归医保的,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钱呢? 病人减少了很多多余的检查,以及减少了很多多余的药。

医生成为社会人之后,就业渠道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以强调高度自由的美国为例,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医生是愿意选择在医院,而不是独立开诊所,为什么?

首先就是因为医生的价值、服务价格没有太大的差异,虽然自己开诊所薪水会多一些,但是行政的成本和面临的风险非常大。医生在医院工作有什么好处呢?带薪假期、生活较规律,以及很好的科研平台等等,最重要就是不需要跟保险、财务发生关系。这就是美国医生社会人的制度状态。

除了聘任在医院,成为单位人,或者成为法人跟医院签订契约,成为合约单位,

其实在美国有些医院非常愿意跟医生签约,甚至会给出一些建设款给医生建设专用诊室,

这样的话医生来医院工作,还可以将他的病人也带到到我这里。一个医生可以跟若干个医院签约,可以根据病人的驻地和医院的病床状况、技术设施,以及手术的适应程度,为病人选择一家医院。这是不是一个就医模式的转变呢?当然是了。

另外,

现在美国比较盛行的制度,是PHP关系,即医生与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

这是现在美国比较盛行的制度。这种关系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不要认为医生自己开诊所很容易,你必须要有医疗设备,设备还需要更新,不然病人不愿意来你这里。设备的安全度、配置高低、后期维修,这些都需要成本的。还要雇人,即使不雇人,也要请第三方来维护,所以成本是非常大的。如果跟医院签约,至少这几方面的事情医生就不用考虑了。

0ae66875-88b8-4370-95e1-e3d4e6c8

从医院的角度看,

医院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医院也为医生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谁为病人服务的?肯定是医生,没有良好的医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服务呢,这是一对辩证关系。有一个观点还需要和大家纠正,

医院是为医生提供服务平台的一方。即便医院倒闭了,病人看病也不成问题,有医生在,医生可以去任何医院,或者也可以有自己的平台,医生可以获得更多更先进的手术室、设备以及高质量的护士,医生和病人建立关系之后,可以跟医院提要求:

如果你不给我分配先进的手术室、医用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我不会跟你续约,所以医生方面就会有更多的主动权。对医院来说,也可以增加医生的忠诚度,因为它提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在多点执业方面,好处比坏处多很多,这是撬动医改的支点,也可以撬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医生自由化了,医生成为社会人了,他就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资源给大家。

综上所述,如果医生多点执业能够开展起来,

医生本身的收入和成就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使医患关系得到缓和,医生自身的价值能得到更好的展示,同时还能解决社会部分人群对高端医疗的需求。但是就目前的医疗环境现状来看,医生多点执业的实现还有待于医疗相关的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实践。

(本文根据廖新波厅长在南都公众论坛上的讲话稿整理精编而成,讲话稿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