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就医的人多了
基本药物“零加成”不仅降低了药费,还改变了城乡居民的就医理念和习惯
70岁的赵爷爷患有高血压20多年,需长年服药。从他所住的深圳莲花北小区走到三甲医院深圳北大医院只要5分钟,而走到雨田社康中心要8分钟,可他却舍近求远每月都来社康中心看病取药。他选择社康中心的理由有三:药费便宜很多、排队时间短、和医生交流时间长。
深圳福田区2008年率先全省在社康中心试行基本药品“零加成”做法,带来的不仅仅是药费减低,更是居民就医理念和习惯的转变。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到今年底广东省要有6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对我们的就医意味着怎样的改变?首批试点中,新兴的“山区版”和福田的“都市版”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近日记者深入到这两个县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康中心去一探究竟。
【新兴模式】一张感冒处方12元
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从2010年2月起,新兴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
记者在六祖镇卫生院看到,这里基本药物已有400多个品种,在门诊中的使用高达90%。骨科医生梁培根告诉记者,医生们很快熟悉了新的药品目录,工资也没有因为取消加成而受到影响。
作为医生他能感觉得到,基本药物的价格确实更便宜了,也更安全了。一张感冒处方已由原来的15元降到12元,对于偶尔来看一次病的村民对这样的变化可能感觉不明显。可对于像高桂英这样患糖尿病的慢性病人感觉就很明显了,她以前每月的药费要400多元,现在只要300元左右就可以了。
从目前运作8个月的情况看,12家乡镇卫生院出院者平均费用由原来的1926.5元下降到1786.5元,与上年同期下降了140元,降幅7.8%。门急诊均次药费由47.8元下降到了44.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省卫生厅巡视员张寿生评价说,对于新兴这样的地方,能降7%很不容易,别人出一分力,他们可能要出五分力,甚至十分力,如果新兴能够做到,其他地方也应该能够做到。
零加成补偿三七开
基本药物“零加成”的一个挑战就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药品收入维持运营,也就是俗称的“以药养医”。一旦这些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经费和经费补贴不到位,那它们将无法生存下去。补偿的钱谁来出,补多少,补偿的钱能否及时到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新兴县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新兴地处粤西中部,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县,总人口46万,农业人口约37万,低收入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众多。
改革一开始便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仅按国家规定的15%药品加成率给予补偿,与乡镇卫生院药品的实际加成差别较大,群众得到的实惠十分有限;如果按实际取消的加成给予补偿,由于各地差异很大,补偿和标准都难以操作。据了解,许多乡镇医院实际的加成为20%-30%,外省一些地方甚至可达50%-80%,但上报给行政部门一般只说加成15%。
最后他们还是决定按实际取消的加成进行补贴。
考虑到县财政紧张,药品差价资金的补偿,70%由医保基金解决,30%分别由省、市、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补助。
医保基金需要承担70%,长此以往会否“透支”?新兴县有关负责人回应说:基本药物“零加成”实施8个月以来,以补偿500万元,今年新农合预计结余资金1000万元,再加上城镇居民医保取一部分,目前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如果大医院也开始实行“零加成”恐怕有难度了。
【福田模式】社区开药平过药店
年过七旬的深圳市民赵爷爷患有高血压20多年,是深圳市福田区雨田社康中心的“常客”。他常吃的降压药络活喜(通用名氨氯地平),大医院售价为39元,在社康中心仅售23元,优惠比例达41%,甚至比周围的药店买还要便宜。
深圳市福田区是2008年开始试点药品“零加成”,对国家基本药物按采购价实行“零差率”销售,以此降低社康中心药品费用。目前深圳各大社康中心实施药品“零加成”的基本药品共有617个品种。根据深圳的医保政策,患者若使用医保卡,上述基本药物在“零加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再打7折,累计折扣来看,这些药品最低可以打5.9折。
赤尾社康中心负责人申美霞介绍,优惠了多少医药费都可以在收费单上清楚地看到,这是很实在、又很直观。老百姓得到实惠了,社康中心的就诊率自然就高了。2009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福田区社康中心每人次平均费用为43.8元,还不到区属医院的一半,2009年的诊疗量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51%,居民的满意度也高达84.92%。
深圳增补50种特色药
记者在雨田社康中心的宣教板上注意到,这617种基本药物有国家的307种和广东省的260种,此外还有福田自己增补的50种。这其中有9种是心血管疾病用药,包括常用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此外还有儿科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甚至还有外用的正红花油、酒精等。
广东省基本药物专家组成员席萍对这增补的50种药品赞不绝口,特意用自带的相机把这张目录表拍了下来。她解释,他们增补的药品恰恰就是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欠缺的。
福田区卫生局向各个社康中心发放了调查表,最后遴选出这50种呼声最高的药品,特别是正红花油、酒精这类外用药,看似普通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用到。这50种增补药还会根据需求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局局长王跃平说,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看,他们认为500-600种品种是适宜的,既能体现基本,又能满足需要。
区财政补贴不差钱
和新兴不同,福田区“零加成”的差额补贴由区级财政全额核拨,实施零加成政策两年6个月,财政共补助854.29万元。他们认为,由财政直接补偿能体现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体现政府主导对解决“看病贵”等民生问题的重视,起到政策放大效应。
这种“财大气粗”的补贴模式是否依赖于福田区雄厚的财力?对其他地区具有可复制性吗?福田区副区长苗宁礼算了一笔账,福田区2009年差价补贴仅仅325.74万元,这个数字对许多地方县级财政负担都应该不成问题,可福田区服务的人口高达160万。苗宁礼认为,这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领导执政理念的问题。
王跃平解释,基本药物“零加成”不仅仅是降低药费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改变居民的就医习惯,“既然药可以从社康中心取,就说明你的病本来没必要去大医院”。当居民有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就医观念,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