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年轻人,身体不舒服时,第一反应是先上网查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会“遵从”网页介绍或者一些“互动型”医疗网站给出的建议,自行买药服用,理由是嫌去医院排队看病麻烦,而上网“看病”则“不仅省时间也省钱”。
然而,医生指出,即使是通过某些医院或号称专业的诊疗机构的网站,以即时对话窗口向“专家”询问的网络交流,医患之间无法面对面,也不能准确判断病症。就像中医所说的“望闻问切”一样,西医在诊断过程中,询问病史症状也仅是正规诊病中一个部分,且患者眼中的患病情况,包括患处症状,“概念”未必与专业医生所见相同,更何况很多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确定,仅靠症状描述是无法辨别的。曾有年轻女白领因感觉乳房不适,上网查询自诊为乳腺增生,拖了一段时间再到医院检查时,却被告知是乳腺癌晚期!
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男科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病症的“网络诊断”往往是“轻病重断,吓坏患者”,此情况在妇科、男科和不孕不育及一些疑难杂症上更为普遍。一名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专业诊疗机构”的网站都有帮助女性诊断早早孕的功能,并称其机构做的流产手术“可视无痛”,其实这些纯属“无稽之谈”。“B超也可以理解为可视。而无痛,并不需要高科技,仅仅是手术过程中全身麻醉而已。”
除上述种种弊端外,网上诊断的最大一个问题即是没有法律保障。挂号去医院看病,患者即与医院形成了一种合同法律关系,如误诊,可根据病历等证据依照相关法律维权。但网上诊断这种属于边缘的诊断方式,医生资质无法核实,一旦出了问题,患者可以说是维权无门。
当然,网络资源也并非一无是处。去医院之前,先上网查查有关资料,增加对病情的了解,有利于看病时与医生的交流。但其作用也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