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蒋群力

(来自第十六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未来医院畅想论坛演说)

一、医院去哪儿了?

未来有没有医院?这不是用假设可以回答的问题。大会给我出了一个考题,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大家必须得疑问:没有医院,我们的疾病问题谁来负责救治?基于这样的前提,大家五彩缤纷地表达着对医院未来的乐观畅想,给我的会不会是个陷阱似的伪命题?

这是关于对医院的哲学思考,是终极性的。我自信,通过十几年对医院理论和实战的践行,有能力对这个命题证伪或证实。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间尺度下,作为当下这种具象的医院会消失的,会变得更加隐形化。医院被分解了,被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可移动设备、智能化工具、业务重心、物流网、养老康复机构、健康维护等等诸多功能分解了!现代医院被转化成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

u=2550309483,2921669471&fm=21&gp=0

 

二、历史的拐点

人类如果从后期智人算起,现代人的历史也就四万年左右。记住,医生从巫师(Medicineman )的职业中分离出来,或早或晚不过千年的事,医院出现的更晚些。因此医院不是天然存在的。

现代医院的体系化过程不过是两三百年的事。它是大机器轰鸣下,被高度集中化的工业革命催生出来的。他的助产婆是化石能源!作为一个行业,它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医院今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那么医院从产生到消失,一定要有逻辑充分的解构点和承接点。同时,也必须具有转移过渡的必要性(内驱力)。这三点在哪里呢?又会是什么呢?存不存在呢?

三、解码内驱力

转移过度的必要性从何产生呢?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选择。

在互联网和物流配送十分发达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到医院去治病呢?现在我们极力维护医院存在的理由,在未来恐怕一个都站不住脚!当用户为了自身权利提出要求时,医院的坐等上门的传统方式遇到了致命挑战。求变化、求适应、求安逸是人类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部分,包含着趋利避害的内心张力。这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并且伴随人类终身。一旦遇到外部的可能机会,就会诱发新的选择,萌发新的诉求,制造新的平衡。互联网时代来了,于是人类的本性又一次的唤起,在新的临界点上狂热互动。

医院诞生是人们基于工业化时代思维的选择,医院解构也是人们基于互联网时代思维的发展选择。

四、互联网时代

消解医院的解构点和承接点已经存在了,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只是信息互联的基础。什么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同步发展的时代。

在智商方面,未来时代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相比并无特别明显的提升。但在思维方式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为人们拥有了极高智商的生活背景。

医院的互联网时代还远未到来,它必须伴随着医学科学、管理科学及工具方法三大板块的互联网思维同时发生。它绝不是医院内综合布线这种后工业化操作这么容易理解,这是集中化的工业时代的思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萌芽!一些民营的、小型的、专科连锁医院已经开始破冰试水了。P2P(Person to Person),会是人们今后常常挂在嘴边的概念。

五、大潮中的暗流

健康与健康管理,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第一诉求,也是医院变化的第一推手。但是它发生在医院的外部。伤病和虚弱,是需要治疗的。这是认知的惯性,也是当下医院的职业边界和存在理由。

健康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广泛。由典型的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急重不健康的各个谱段组成。同时健康也是多维度的,呈现立体与丰富。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就已经明确:“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Healthis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merely the absenceof disease or infirmity.)

所以我们得承认,对于如此庞大的健康管理,医院力所不逮。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会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掌握大量的健康知识,使自身的患病风险大大降低。并且依靠互联网的物质和技术帮助,多数疾病可以逐步学会避免和自愈。但前提是对每个人的健康信息有足够的存量,并连续实时更新。

人们的健康信息,如同身份信息一样,可以单独测量和收集起来,专门保存管理。使用时,瞬时提取。这就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可靠的健康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对个人隐私的足够尊重,这些信息不可以随意分享。随之诞生一个新学科:信息伦理学。因为未来的健康信息中所包含的内容,绝不只是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这般简单。如果交给工厂,这些信息完全可以打印出一个复制品!除了灵魂,神经、内分泌一应俱全。(很锋利的一把双刃剑)健康管理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对于诸多的健康要件的提出,是基于未来社会对生产力品质的考量。社会生产力资源——人,其状态的好坏,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兴败存亡。因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政府要严厉打击吸毒,就是从社会管理的层面保证生产力的品质。

政府或社会组织会把每个社会人,从出生到消亡的全息信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管理和个人治疗。这就是现代社会大健康和健康管理的未来概念。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恰好能够胜任其职。

就医者到医院的距离——空间成本——被互联网抽换了!医院出现了生存的短板,工业化聚集起来的医院优势,开始融化了。

六、关于明天的讨论

1943年德国学者O·弗莱希泰姆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未来学”概念,任务目标就是研究当下不存在的事物。

1980年,一个叫阿尔温·托夫勒(AlvinToffler)的美国人,撰写了一本影响深远的书,名字叫《第三次浪潮》。他将计算机革命看做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不只是屈从于个性化的后工业社会。

尽管很少涉及医学生物具体行业,但其具有远见的种种推测,三十年后正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和验证!

与神话传说不同,可以那么浪漫,也可以不那么浪漫的表达。对医院未来的表述,严肃和科学的表达同样也有吸引力。我们可以“科幻”,可以不实现,那是文学艺术的激情。而面对这么多医院建设的专职和爱好者来说,也许冷静和严密也是必要的一种思维。

我们是在对医院有着足够的经验基础上,讨论了医院的未来。省略了相当的中间过程,因为我们工业中期阶段还没有完成呢!也只有对医院发生发展有所了解,才能掌握医院建设的规律,才能对医院当下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应对。医院的很多救治工作毕竟还是实体体验型的,不会被全部取代。最终会保留一小部分转移到其他机构中去。

目前我们的工作还不是消解医院破坏医院,因为有很多的阶段性任务还需要医院来担当完成。责任要求我们运用前瞻性的手段,把医院建设得更好!

 

蒋群力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

医疗建筑研究室总监兼信息中心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