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格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针对古典主义建筑的说法。到了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主导,建筑成了流动的空间,流动的音乐。跟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方法相仿,一步一景,犹如画境中;移步异景,曲径通幽处别有一番滋味。
2. 最难的问题是人。认识人,管理人,懂得人。另外,我不会回答类似于“一生中什么事情对自己的影响最大”的问题。有些人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一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们马上就会讲一个故事或者怎么样,但我好像就没有。我觉得很多事情并没有所谓的“最”,也没有什么特不特别,人生中所经历的每件事不过是一个链条上的一环,但环环相扣,不可或缺。
3. 《建筑十书》中提出了三条经典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如今,“坚固”早已不是一个令人敬畏的问题,“实用”也不再是一项显得如此重要的评断标准,其衡量好建筑的理论依据也已相应发生变化。我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应该具有三条新的基本原则:“节制”、“谦和”、“优雅”。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秉承理性、谨慎、朴实的态度,有序有节,满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对人文环境的关怀,从而成就“诗意”的美,抑或“神圣”的美。
4. 分层设计师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五种。第一种把设计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混饭吃的;第二种把设计当作一种商业手段,是赚钱的;第三种,是因为爱好和兴趣而选择做设计师;第四种,就是把设计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第五种是把设计看成一种信仰,一种态度。这一类的人往往执著而忘我,他们不会过于追求个人得失。对设计师来说,他可能不只属于单纯的某一种,大多都是其中两三种的重合。
5. 审美审美面前,人人显得真实。审美就如一面明镜、一把利器,真实得照射出各自的人格灵魂。审美明镜这一透视武器,尤其适用于明鉴和美术相关的领域,如绘画、设计、电影、戏剧,甚至包括开发商、评审专家。审美,作为灵魂的镜子,是最终的精神审判。
6. 与国内设计师相比,国外设计师思维较发散,局限性小,并且站在一个更高的专业起点和更开放的文化平台上,更能提炼嫁接其他民族文化。另外,他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陌生感。有陌生感,就会有敏锐度,能一眼发现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元素。我们自己可能因为是太熟悉了,以至于熟视无睹,缺少那样一份敏感。同理,西方人也会觉得,中国设计师有时把西方文化的设计元素运用得游刃有余。
——上海泓叶室内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设计师 叶铮
叶铮:男,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十余年,所设计完成的大量工程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并获得多项全国专业室内设计大赛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高级室内建筑师,上海泓叶室内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设计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理事,多次荣获国家级设计大奖,并获得2004年中国杰出室内建筑师称号。
主要设计作品:上海古北湾大酒店,上海东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贵都国际大饭店,上海星河数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安亭别墅酒店,上海高阳宾馆,上海国际网球中心。
注:本图文完全属于全新整理编撰,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