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茨:音乐绘画和建筑同属人类的文化财富

德国的建筑学专业学习分两个阶段: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阶段

基础学科阶段通常持续2-3年,让学生对绘图技巧、建筑设计、建筑与艺术史、建筑理论、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技术以及结构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要完成一些小型项目设计任 务。我的第一个设计是法国摩泽尔省葡萄酒庄,给我的挑战是陡峭的山坡地势,以及寻找一个合适的设计主题。另一个设计是在水道纵横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小块用地上完成一栋大学生宿舍的设计。专业学科阶段通常持续3-4年,大部分时间是致力于大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和房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公共空间设计以及景观设计课程是专业学科阶段的一个补充。

 

 在德国建筑现场监理也属于未来建筑师的工作范围

和许多国家不同,在德国建筑现场监理也属于未来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因此,德国的大学提供建筑材料学、建筑物理以及建筑管理专业方面的深化课程。此外,每个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一次数月的工地实习,为的是了解建筑施工的过程以及建筑工人的情况。

 

相比由十五位不同教授来培养我,我更情愿接受位教授的教学

建筑学始终是整个德国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我在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非常向往能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它不同于多元教学,而是让我在一个学生数量不多的小班里有机会专注于学习一个教授的经验和知识。相比由15位不同教授来培养我,我更情愿接受1位教授的教学。因此在我拿到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留学奖学金并且通过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入学考试之后,我进入了由威廉·霍尔茨鲍尔授课的大师班。这个大师班不到40个学生,他们从威廉·霍尔茨鲍尔的经验中获益匪浅。而威廉·霍尔茨鲍尔当时由于设计了阿姆斯特丹歌剧院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除了威廉·霍尔茨鲍尔的大师班,还有其他相互竞争的维也纳大师班,例如由普立兹克奖得主 (1985) 汉斯·霍莱因或者古斯特夫·派希尔领衔的大师班。

 

现代德国建筑学说以1912年在魏玛创立的包豪斯为开始

现代德国建筑的根源一方面是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另一方面是对技术完美的高度要求,现代德国建筑学说以1912年在魏玛创立的包豪斯为开始。在那里由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瓦尔特·格罗 皮乌斯或者奥斯卡·史雷梅尔进行授课,他们把包豪斯的名声推广到了全世界。至今,我们的建筑还是以这个传统为基础的。德国建筑哲学的基础是设计的主题构思。结合它的功能,这个主题构思给予了这个建筑所在地一个特征。此外,还需要结合可持续的技术,在所规定的造价范围内,并且在预定的期限内,以最高技术水平将设计构思付诸实施。

 

在国外继续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在国外继续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荣誉。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挑战。比如印度必须有效解决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尤其是在它的城市里,否则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还会继续受到破坏;前苏联的解体产生了很多新的国家,他们也想通过高品位的建筑获得新的形象;亚洲特别是中国,由于它的经济迅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人民特别能够接受现代的以及有创意的建筑,这些都为杰出的建筑设计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如果文化交往是双向的,那么的确能够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

我以一个建筑师和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身份在国外进行建筑设计已经超过15年了。 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建筑师,所有这些在德国以及国外积累的经验一直扩大着我的经验财富宝库。我最大的认识是,如果文化交往是双向的,那么这种文化交往的确能够丰富我们的建筑设计对欧洲以及亚洲建筑文化的双重学习是非常能给人启发的,并且经常给我们这些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工作的建筑师很多灵感。就像在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除了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帕拉蒂奥,没有其他的建筑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将比例和对称的审美原则在别墅中表现出来。除了北京紫禁城,几乎没有一个城市的建筑布局能够比它更形象地代表皇权统治者的世界观和建筑体制。

 格茨:音乐绘画和建筑同属人类的文化财富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一直在中国寻找灵感

在德国,设计工作经常以新和旧之间的讨论为开始,在这件事上,现有的建筑物基本上是最重要的。而在中国新建筑往往比已有的建筑物更具有优先地位。换句话讲,在中国必须通过有特征的、现代化的新建筑对这个地方进行定义,然而在德国就更可能用保守的建筑来迎合现有空间。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一直在中国寻找灵感,比如,使用借喻。我们的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屋顶是两个50m高的“风帆”,这也预示着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是航海内容。重庆大剧院的造型让人联想到一只在千万人口城市的河流中停靠的船。但是,灵感同样也来自于我们的建筑要怎么样适应中国的气候,尤其是夏天。

 

建筑每天都有一个不同的面孔

在设计广州发展中心大厦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在它的建筑外立面安装铝制竖向百叶,并使它们根据太阳高度角进行旋转,从而减少热量进入建筑。此外,由于百叶角度的不同使得这个知名建筑的立面每天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建筑每天都有一个不同的面孔。上海保利广场 31 另外,德国的员工在设计时非常关注主题构思,并且随着设计的深入而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思考。而亚洲的员工设计时则更感性。他的设计往往从具象的图片开始,在深化过程中图片会渐渐转化为具体的形式。令人惊喜的是,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但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像雅典卫城一样飘浮在南宁上空

我们每一个实现的建筑设计都经历了这些不同的时期,并且在实施之后都能成为体现我们建筑哲学的杰出范例。我们所设计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获得了投标竞赛一等奖,市长在祝贺之余告诉我们项目基地要改 变,因为当时的选址用地气势不够。政府希望将会展中心建在一座山上,便于成就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决定最初令事务所非常失望,并带来了繁重的设计修改工作。但是最后这个的设计方案使得南宁获得了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并使得城市提高了知名度。由于它的山坡位置,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像雅典卫城一样飘浮在南宁上空。类似的问题在设计重庆大剧院和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时也出现过。正是这些出人意料的挑战,赋予了建筑特别的品质,而不是沿用那些所谓标志性建筑的陈规旧俗。 

 

艺术就为建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很久以来,音乐、绘画和建筑就同属于人类的文化财富。我自己就会在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因为绘画艺术能够避免受到功能讨论的影响,而更多地专注于主题和表述。由于艺术的独立性,可以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批判,可以感受其趋势,并可以发现新的路径。 大约在1900年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约瑟夫·霍夫曼共同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是为了公开将自己从当时在维也纳占据统治地位的保守主义中脱离出来。在这里艺术就为建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历史中来,走向现代”。

 

外立面不仅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也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

可持续建筑领域的辩论对我们的建筑设计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特别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和构造上。 当我们被问及哪一种建筑外立面更能适应亚热带气候环境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是,每一个由我们设计的建筑,它的外立面不仅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也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我们设计的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玻璃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同时,还拥有雅致、通透的特性。同时,这样的外立面可以为内部空间提供良好的自然光线和对外的视线。我们设计的玻璃外立面均为智能型的,以便更好地满足先前提到的要求。双层玻璃外立面的理论经过考验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由此产生了多个类型。 

 

建筑是基于条理分明的秩序,追求简洁多样性与统一性,才能避免被湮没

我们的建筑是基于条理分明的秩序,追求简洁性以及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平衡的设计哲学,同时辅以对建筑所在场所的分析以及对赋予建筑意义的功能的研究。这样的建筑设计进程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设计一个通过它的构思而具有延续性和不可混淆性、通过它的建筑形式语言而具有永恒性的建筑。由此,我们的建筑赋予相关场所以特性,同时避免这个场所不被湮没在那些追求时髦和一时效果的建筑中。这也是GMP的建筑能够打破国界,在不同的 国家受到普遍欢迎的原因。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尼古劳斯·格茨

 

格茨:音乐绘画和建筑同属人类的文化财富


尼古劳斯·格茨1958年9月25日出生于肯姆朋1980年亚琛RWTH工业大学建筑系1985-1986年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W.霍尔茨鲍尔教授大师班1987年获亚琛RWTH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进入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94-1998年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项目合伙人1998年至今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注:图文为本站全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