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绿色建筑应该是一个“动词”

1.绿建筑好像是可以被归类的词,就如同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其实这个词应该是跟环境有关系,如绿色设计、绿色生活,但建筑本身就不是绿色的概念,把它冠上绿色,好像是一种形容词,但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动词,就是你怎么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该去思考如何降低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建筑与人的活动有关,而绿建筑是为了去降低人造的成分,今天即使没有这个名词,我们还是会去设计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空间,我相信所有的建筑师也都一样。

2.我觉得环境存在很多因素是看不到,但可以被感觉的,譬如你可以感觉到风雨,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土地的种类、人文、水文等,当我们把这些环境层面叠置在一起时,你就可以分析出策略,我认为那个策略就是绿建筑的设计,当你正面地去做一些事情,来影响环境或大家思考的态度,那种正面想法都能被视为绿建筑,而不只是技术本身。    
    3.公共建筑背后代表的意义是国家品牌,如果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公共建设不能被当成一般工程执行。如果可以把建筑当成一个创意产业,建筑就不只是满足需求本身,它也可以达到营销政府的目的,而政府也要思考如何去发掘、营销自己的人才,让全世界知道我们在建筑产业有很好的人才。 
    4.我觉得每一天都在转变,比如软件的日新月异,做完《北投图书馆》后,我们在青年公园里设计了一个《太阳图书馆》,在盖《太阳图书馆》时就完全运用科学,因为它必须是一个很节能的建筑,因此建筑的外壳扮演了系统中重要的角色,我们也不断思考哪种自然的材料可以隔热,建筑的外型也开始改变。

5.以得奖为目标并没有不好,因为大家会更谨慎地提出议题来讨论,且能藉着得奖传达理念给社会,另外,我觉得得奖也是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所以我不会因此有压力。但我觉得每一个建筑奖本身都要思考其所肩负的理念,以及这个奖对于台湾社会和得奖者本身的意义,这样才会和社会产生共鸣,建筑如何反应社会的脉动及众人关心的议题,也才是颁这个奖项所要传递的事情。

6.教育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不见得只能在学校,学校现在也渐渐产业化,而产业也可以学校化,所以我觉得学习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如何去关怀社会、反映社会,这也是学校需要去思考的,因为学校有他的理想性;另一方面,建筑本身是整合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专业,若以学校教育来看,毕业之后进入事务所是另一个延续,因此有机会要让学生实际走进去看看这个产业的活动,去了解未来会参与的事情,才能反思在学校可以做的努力。

7.设计是一种整合的专业,如果学校本身没有这样的资源,设计的基底就打不深,在学校时也许可以做很棒的设计,但毕业后面对一些问题就会慌乱,所以我认为学校的教学要广,并整合其他专业,如和人文、工程、科学等。

8.在我个人的经验里,就是除了工作外,要分一点心力去照顾家人,女性一般都被赋予这样的责任,所以我也有一段时间为了照顾小孩而调整工作,或许人生某一阶段必须花时间在家庭,但那也是一个过程而已。在工作上,并不会觉得因为性别而有什么难处,但困难是每天都会遇到的。


               ——台湾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美国绿建筑协会会员 张清华

 

    张清华1957 年出生,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美国绿建筑协会会员,推动国内外永续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品整合绿色材料及工法,并结合教育、研发,展示创造建筑除了美学之外的社会价值。曾获颁第 11 届中华民国杰出建筑师,代表作包括北投图书馆被认为是绿建筑的标竿作品,花博新生三馆则获得 2010 年台湾建筑奖首奖。


   张清华设计作品欣赏


张清华:绿色建筑应该是一个“动词”

北投图书馆地下 1 层、地上有 2 层,内部规划有太阳能发电(屋顶)、雨水回收系统等设备,充分利用自然的阳光、空气和水。


张清华:绿色建筑应该是一个“动词”

  花博新生三馆园区内梦想馆入口穿堂,上方是 BIPV 太阳能光电板  


张清华:绿色建筑应该是一个“动词”

台北市青年公园内的太阳图书馆,规模虽较北投图书馆小,但节能省电效率更好,采用节能建材,内设置有太阳能板、每小时全换气两次的通风设计,被称为是「会呼吸的图书馆」,图为 1 楼智能型图书馆。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