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点执业是国策,新方案里面就提出了。其实不止一个医生多点执业,还有一个就是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就是像他们这些管理者,像足球俱乐部那种职业化管理。医生的多点执业表面上是多点,其实不是的,它是使医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它只是开始的第一步。在这种“社会人”的状态下,我们规定任何公立医院或者事业单位要从社会公开招聘人才。
2.“公开”意味着你提出公开的条件、待遇、岗位、任务等等。在这种条件下,医生就处于一种社会的自由状态。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是在这个市场挑人。这时候,医生的选择是什么呢?肯定是待遇好,价值能够体现的。在这种条件下就可以促进人才流动。
3.我曾经提出,将来的医院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是为医生提供平台。医院条件能否准入、技术能否准入是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达到准入的标准,不管是什么级别,什么类别的医院,都予以准入。比如说十万级的手术室达到了,一千万级的手术室达到了,那你就可以在这个地点上开展相关的手术。人员的准入也就是医生的技术认证,不管你在A医院,还是B医院,只要我是掌握这种技术的人、得到认证的人,那么就可以在公立医院,也可以在私立医院开展工作。这既解决了公立医院所谓的人才垄断,也为基层民营医院提供很大的空间,最受益的还是群众。但是,群众老是想着大医院才能解决问题,这种观念需要转变,应该是看哪个医院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去哪个医院。人员流动确确实实能够打破今天的僵局,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4.说到买设备,刚才他们还没有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民营医院在设备配额方面还是没有彻底解放的,广东试图要做这个方面的解放。民营医院走的是市场道路,因此它设备的总额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设备充分的时候,这个价格是会下降的。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过度治疗,这完全可以通过支付制度来解决。比如说邹医生看的病人为什么总是看CT?我就要问责你,是不是所有的病人、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人都需要做CT?如果解释不出,我就要处罚你,与你解约,或者是由行业协会去惩罚他。这样,医生的自律性就会提高。如果医保支付真的把检验检查分开来付费的话,一定会解决很多趋利的问题。民营医院的困扰还是很多,我想这几个是主要的方面。
5.我强调一点,就是技术准入,“玻璃门”一定要打破才行。技术准入说的是什么?比如肾透析器,必须什么级医院才能有;髋关节置换,必须在什么级医院。这些不是根据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而是根据医院级别的要求。这就限制了私营的技术下沉到基层、民营医院。这是很大的一种障碍……希望国家放宽条件,用国际惯例来解决它。国际惯例是什么?只要符合卫生服务标准要求的都可以开展,关键是保证安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监督。监督是很重要,将来规划放松了,准入放松了,政府最重要的、最有用的就是监督了,比如说监督人才、惩罚的力度。监督制度应该强硬执行,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更加按照规定去办事。
6.当然我们现在还是认为人才流失、国有资源流失是冲击。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跳出体制去看这个问题,用更加豁达的心情去看这个问题呢?不管谁办医,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群众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不管医院是什么属性,主要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去培养医生,而不是站在单位的角度去委培。我把我的人送到你那儿去培养,培养回来你就是我的人,你就必须回来我这里。这是一种垄断,也是非常狭隘的想法,不是国际化了。
7. 当民营医院发展起来了,就是和公立医院互补的,互补的同时也是促进。促进的方面有很多,一个是可以促进公立医院更加公益性。现在公立医院为什么可以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享受政策的优惠成为政府的宠儿,同时也有很多偏于公立医院的政策,甚至公立医院也在市场上奔跑,大小通吃。一个大的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包括看感冒发烧,也包括高端的医疗,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所以,冲击可能是冲击这些,最终使公立医院更加公益化,回归它原来的属性。
8.民营医院一旦发展起来了,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投资者和患者。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市场目标,服务它特定的人群。对于患者来讲,要享受好的服务就去找好的医院。我要去什么专科,哪里有好的医生,我就去哪里。类似这样,自由度就非常大。所以,我认为这种冲击是一种正能量,而不是一种律动,如果是一种律动肯定是不好。
9.医生在担忧的是自由执业之后,工作时间不够。那是根本没有跳出现有的环境去思考问题。你现在一天看100个病人,在自由执业之后只需看30个,待遇也是一样,到时你会觉得没时间吗?不会。还有病人说,医生多点执业会不会不关心我们?质量会不会下降?这是不会的。因为医生一旦自由执业,他更会为自己的声誉而战,总是花多点时间吸引病人。是谁受益啊?还是百姓。只是你不在原来的大医院,而是在社区也可以享受这种服务了。
10.在美国,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的费用都是比较贵的,因为医生的价值在里面,不管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这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别。医生只是受雇于人,你给我工资我就去做,哪里好我去哪里,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所以在国外的民营医院,只要达到保险公司的要求,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它都可以认这个数。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惯例了。国际惯例也没有医院等级,只有一个JCI,在美国叫质量标准。他们两个医院也在自觉地用质量标准来约束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还没有接轨,还受到计划经济思维的制约。广东省在医院等级评审方面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只要达到标准的,不管是什么级别,都可以准入。
11.当然我们现在还是认为人才流失、国有资源流失是冲击。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跳出体制去看这个问题,用更加豁达的心情去看这个问题呢?不管谁办医,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群众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不管医院是什么属性,主要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去培养医生,而不是站在单位的角度去委培。我把我的人送到你那儿去培养,培养回来你就是我的人,你就必须回来我这里。这是一种垄断,也是非常狭隘的想法,不是国际化了。
12.当我们民营医院发展起来了,就是和公立医院互补的,互补的同时也是促进。促进的方面有很多,一个是可以促进公立医院更加公益性。现在公立医院为什么可以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享受政策的优惠成为政府的宠儿,同时也有很多偏于公立医院的政策,甚至公立医院也在市场上奔跑,大小通吃。一个大的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包括看感冒发烧,也包括高端的医疗,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所以,冲击可能是冲击这些,最终使公立医院更加公益化,回归它原来的属性。
13.民营医院一旦发展起来了,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投资者和患者。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市场目标,服务它特定的人群。对于患者来讲,要享受好的服务就去找好的医院。我要去什么专科,哪里有好的医生,我就去哪里。类似这样,自由度就非常大。所以,我认为这种冲击是一种正能量,而不是一种律动,如果是一种律动肯定是不好。
14.医生在担忧的是自由执业之后,工作时间不够。那是根本没有跳出现有的环境去思考问题。你现在一天看100个病人,在自由执业之后只需看30个,待遇也是一样,到时你会觉得没时间吗?不会。还有病人说,医生多点执业会不会不关心我们?质量会不会下降?这是不会的。因为医生一旦自由执业,他更会为自己的声誉而战,总是花多点时间吸引病人。是谁受益啊?还是百姓。只是你不在原来的大医院,而是在社区也可以享受这种服务了。
15.按照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要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社会。谁能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公立医院可以,民营医院可以。但我始终认为,公立医院是提供基本医疗的主体,民营医院是发展差异化的辅助方面,也可以说是主力军。因为医疗市场非常大,有专科的,有层次不同的,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去确定自己的发展。所以,公是公,私是私,公就做基本医疗,私就做基本医疗的补充和专科医院的发展、高端医疗的发展。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廖新波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