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建筑设计要找个文化的主题来作为设计方案的切入点,实在是有些难度。

2曾经有过不少建筑师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纹样来作为主题图案,但最后的结果显得很勉强,也很不实用,因为商家自己的广告逐渐地把这些主题图案盖住了,商业的广告和这些纹样图案也很矛盾,反倒是把传统弄的很狼狈尴尬,我每每看到这样的结果心里不免一阵唏嘘----毕竟商业这东西和传统的文化是很冲突的,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本来是根本没有商业文化的,又如何为商业进行文化的包装呢?有人试图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到可以使用的设计元素,但结果是只适合茶楼什么的范围很小的建筑和室内装修。也有人把古代的铜钱图案用在了建筑和装修上,这种直接的引用文化符号,反倒把建筑弄得一身铜臭味道,俗不可耐。 

32008年里做了几个商业型的设计,我没有走所谓的“文化符号”之路,一开始就摆脱这条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个把设计引入陷阱的“美丽歧途”。年关里最后的这个商业综合体设计投标中,我直接毫不掩饰地把“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这句口号在投标宣讲会上喊了出来,做为我的设计理念阐述:“商业的目的是赚钱,商业建筑的目的是为赚钱服务,我反对在赚钱的时候拉上传统文化做幌子!商业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4我也对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的所谓“儒商”的概念作了批判。曾经很流行过一阵子写“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书,这些书所宣扬的“儒商”理论真的是害人——经商拉上“儒”,再和“红顶”攀上个关系,无非就是变相的“官商”!老板们听我这样说,都含笑不语。

5“商业本来没什么文化好讲的,不如明明白白地干干净净向赌场学习如何赚钱算了。”

  “真的把儒学和经商联系起来,不是儒学的悲哀,就是商业的罪过。” 

   还好,消息传来我中标了,老板们认为我的设计是“纯粹的商业设计,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广告”!

 

                                                      ——建筑师 李少章

---------------------------------------------------------------------------

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资料及书评

内容简介: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群众不懂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版、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因此他在本书中呼吁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接受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本书从平民建筑观点角度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新的思维角度和视野,是一本值得阅读、珍藏的佳作,本书可供建筑师,各院校建筑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李少章: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书评: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这本书于1972年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健康的争论,要求建筑师更多地接受“普通”人的喜好和价值观,收敛他们为自我吹捧的“宏伟”建筑物立纪念碑的自负态度。

此次修订版包括:初版第一篇描述拉斯维加斯商业带的全文,以及第二篇“丑陋而平凡的建筑/装饰过的栅屋”对第一篇建筑学象征主义和城市扩张图式调查结果的概括。(第一版的最后一部分,关于文丘里-劳赫事务所的建筑设计工作,没有包括的修订版中。)该新平装本比初版采用了更小的开平,减少了插图,价值也更低一些。此版增加了斯科特·布朗写的序以及包括文丘里-劳赫事务所的成员所写文章与有关事务作品的文章的目录。我将明确地公开表态,我认为这些研究很杰出……

他们的洞察力和分析,从对风格与象征主义的历史回顾,到对一种直接因速度、灵活性、趣级高速公路和变化的生活形态而产生的新型建筑的认可,是一种少见的艺术历史与理论。从勒·柯布西耶到巴西到迈阿密到路边有40年之久的汽车旅馆,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包含了所有的行为美学,这是建筑师和历史学家不屑去关注的……

                              ——埃达·路易斯·赫克斯塔布勒,《纽约时报》

 

这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合理的定位,应该帮助建筑学按照正确的方向延续发展。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性文件,是从理论角度对我们的建筑遗产所作的回顾,也是一件全面的、灵活地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的作品:总的来说,它是一件珍品。该书将引发争论、受到质疑,也将被传阅。尚在辩论的观点形成了对于建筑学自身特性的哲学疑问。

                                             ——《建筑历史学家协会学报》

 

这些设计师发动了一场攻击——有专业见地、十分敏锐,还颇具才情——该攻击针地建筑现代主义的主导模式。

                                                         ——《耶鲁评论》

 

文丘里曾经写过一本危险的书……它使得许多人改变了他们职业生涯的观念基础。它为我们习惯用于区分我们这些有教养的人和那些粗俗之人的差别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警示。我们很难接受一个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文化”的市民要比受过文化熏陶的建筑师更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他们因此所持的傲慢态度也让人难以接受。

                                                         ——《俄亥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