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建筑与秩序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杰作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 刘易斯·芒福德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但建筑这一行,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建筑物特别巨大,基本上算是人造物中最大的,当然这包括大坝、道桥,以及最大的——城市规划。因为大,所以几乎包罗万象,并且,关注这万象之美,这是多数行业不会涉及的。

    人类的审美观千奇百怪,而所谓的八大艺术门类——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诗歌舞蹈戏剧电影(影视艺术)的路数也各自不同。

而建筑师一方面要吸取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为建筑所用另一方面还竭尽所能把所有不得不做的东西,都搞得尽量美一点,无论是传统的复杂式样,还是新潮的极简造型,不管是豪华的红木,还是粗野的夯土,不管是大堂的水晶吊灯,还是厕所的下水管子,无论这种审美来自哪里,建筑师都不忌惮拿来利用,比如拿水管子做美感的蓬皮杜中心。

光影之美属于绘画,形体之美属于雕塑,节奏之美属于音乐,但各种美建筑都会拿来用,或者往里装,使劲装。

如果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爱吃臭豆腐有人爱吃叉烧肉,那以兼容并包、各种妥协为职业原则的建筑师就是真正的杂食性动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来者不拒,啥都喜欢,超级大杂烩,倒也乐在其中。


 解读:建筑与秩序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謝林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是
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虽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这种由音乐语言及其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具体的相互关系,组成方式,就是音乐的结构。如:巴罗克建筑以装饰上光怪离奇,来激发着绚烂夺目的珠光宝气;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运用建筑上的凹凸、起伏、光影变化、明暗对比等手法,使建筑富于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气氛。 
    同巴洛克建筑一样,巴洛克音乐追求一种幻想、绘画式的手法,运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无穷动的音乐旋律、复杂的复调风格、疯狂的感情倾诉等来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丰富,形成音乐的戏剧性起伏。打破传统音乐的哪种典型美形式。 由于音乐音响的造型性功能,使得音乐美的最直接的体现在音乐的形式特征上,他体现了人类艺术上的形式美法则。 

 

    解读:建筑与秩序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

            ——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

 

    因为巨大而持久,建筑物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并且设计建筑也必须考虑长远,这使我们不得不看到较为长久的时间范围。按照强制性国家规范,一般建筑也必须达到五十年的使用寿命,而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负责制,也是终身追究的。

    由此而影响到的,是习惯性的长时间思维,特别是相对产品快速迭代的很多行业,我们会多看看更古老的过去,更长的将来,从而较多考虑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因此有时候思维也会变得保守、沉重甚至迟钝,这也是没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行业同样看得长远,看得到成败兴衰,沧海桑田。建筑师只是在衣食住行这些日常必需品行业中,算是特别看重时间的影响。只可惜,目前这个行业越来越浮躁,能不只顾眼前的人越来越少了。 

建筑之美,复杂的系统,漫长的时间,横跨工程与艺术、科学与人文,这些观察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吴哥窟,还是马丘比丘,无论是金字塔还是已经消失的庞贝古城……石头铸就的城市和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建筑师所要寻找的,并且在设计作品中竭力实现的,也是在这个世界中选择性看见的,大概就是一件事:秩序,整个世界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