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筑界,大家耳熟能详的多为男性建筑师,而优秀的女性建筑师却鲜为人知或颇少被人提及。
建筑的阳刚之美如何辅以柔性的美丽,我国的女性建筑师们非常好的诠释了其中的韵味,此时你会发现,现实里这些女性建筑师不让须眉的魄力。
本网从即日起,将陆续编辑上传这些女性建筑们生平及精美图片,以飨读者。
林徽因
林徽因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一位作家、诗人,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时,林徽因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时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工作中的林徽因
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程绪珂
曾两次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全国绿化奖章,中国退科联优秀退离休科技工作者科技奖、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市《老有所为》精英奖等。入选《中外名人词典》、《中国林业名人词典》,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程绪珂1922年10月出生,重庆人,1944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程绪珂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绿化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园林局局长。教授级高工。与陈俊愉共同主编《中国花经》、与胡运骅共同主编《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中国野生花卉图谱》、《程世抚·程绪珂论文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初探》于1999年被选入《中国技术文库》。发表过《创造利于人体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绿地与农业一体化——构筑上海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等。《关于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获得国家林业局优秀论文一等奖。
离休后的程绪珂曾任上海市绿化委员会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市建委科技委技术顾问、杭州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教授级高工。她参与编制上海浦东新区、松江区、贵阳市、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绿化规划。她先后主编《中国花经》、《生态园林论文集》、《中国野生花卉图谱》、出版《程世抚、程绪柯论文集》、发表过《创造利于人体健康的居住环境》、《未来世纪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挑战》等著作;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过《园林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将是回归自然的世纪》、《实现城市绿化地于农业一体化――构筑上海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等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王炜钰
王炜钰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随北京大学工学院合并至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王炜钰任教50余年,多次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随后连选连任为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兼任其他社会工作。
1989-1997年两次获国家自然基金批准研究项目《亚洲建筑比较研究》和《东亚建筑理论与实践》;完成《亚洲建筑比较研究》等重要科研论文数十篇,以及译著《图解室内装饰设计方法》等。
完成主要工程任务有: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工程方案竞赛(方案中选实施),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方案中选实施),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方案竞赛(获二等奖),重庆文化艺术中心方案竞赛(一等奖),泰安儿童乐园总体规划及个体建筑设计,深圳大学总体规划及设计(获部级一等奖),北京大观园宾馆方案竞赛(一等奖),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整治与复原设计(万花阵石亭迷宫复原设计),珠海圆明新园西洋楼景区设计,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室内设计,福建会堂门厅及礼堂设计,人民大会堂澳门厅室内设计(获全国装饰协会优秀作品一等奖,北京装饰协会优秀设计奖,'95新西兰羊毛局室内设计大奖赛一等奖),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室内设计(获全国装饰协会优秀作品一等奖,北京装饰协会优秀设计,'97新西兰羊毛局室内设计大奖赛一等奖),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大厅(获全国装饰协会优秀作品一等奖,北京装饰协会优秀设计奖),北京八一大厦阅兵厅及南门厅室内设计。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室内改造设计,清华大学主楼室内改造设计等。
其作品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和建筑室内界专家的好评,各大报纸均曾详细报道。1981年代表中国建筑师参加在波兰召开的世界建筑师代表大会,并赴南斯拉夫和法国访问,1985年参加中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1999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代表大会,并在相关论坛发言。
翟宗璠
翟宗璠是我国建筑界少有的女建筑师之一,1924年生于安徽芜湖,194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
50年代初,翟宗璠应聘来到北京的华北建筑公司(后改为中国建筑公司,是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前身),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建树颇多。1986年,翟宗璠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翟宗璠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在仍然每天上班。国家图书馆就是她参加主持设计的作品。从开始设计到最后施工完成,翟宗璠说:“我陪了她八年。” 国家图书馆是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197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是一座规模大、设施全、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且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公共图书馆。
注:
本文为医用工程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