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竞翔:让轻型复合建筑系统成为开放资源

身为建筑师,朱竞翔却是个喜欢形而上观察城市的人,他以人文、历史的眼光打量城市。放下专业的理论,他总结理想城市的标准亦和别人不同,完全没有提到城市尺度、生成速度的问题,他从居住者的感受来为“更好的城市”定出标准,值得思考。

 

好城市让个体既融入又独立于群体

“我生命的前24年,似乎平均分给了三个城市。”朱竞翔坐在深圳一家酒店大堂的沙发上,掰着手指算着,“我父母是响应号召支援三线的大学生,因此我的童年8年都是在扬州过的,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变化,我跟着到了西安生活,又是8年。到南京,很简单,在东南大学念本科、硕士、博士,也是八年。”

    回想那个户籍管制严格的时代,朱竞翔觉得自己还算得上幸运,因为“那时很少有小孩子有机会可以到处乱跑的,现在再来总结,童年时的迁徙总是因为父母的决定,而成年之后的迁徙,总和工作有关系。”

  “小孩子不会对城市有认识。因为他们的世界总是由身边亲近的人、玩耍的伙伴、居住生活的小空间构成。”朱竞翔脑海中,扬州似乎就是他居住过的庭院式的住宅,西安则是规矩的单位大院,南京则是大学校园构建的小社会。

    现如今,作为建筑师的朱竞翔自然是用很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城市。朱竞翔觉得香港是相当不错的城市,未必完全理想,但足够便利,还能体验到居住在乡村的惬意感,居住在香港,让他已经很乐在其中。

 

在研究和教育体系中寻找可持续的力量

2004 年,在江苏盐城完成一座13层楼的医院建筑之后,中国整个建筑行业急躁的发展势头让朱竞翔决心要停一下,他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执教邀请而离开南京,“安安静静做研究,在研究和教育体系中寻找更可持续的力量”。

朱竞翔说,做研究是最好的选择,他可以从纷繁的现实工程中抽身出来,深切研究他早在南京大学时就已感乐趣的问题——中国的快速成长,建筑量愈来愈大,可是作为一个建筑师,既不让建筑的品质下降,又要扶助良多人解决根基的舒适性问题?

事实证实,朱竞翔找到了谜底。“轻型复合建筑系统”的前身其实就是现在遍地开花的工地板房。可是这种能快速、大范围建造起来的屋宇不少短处:冬冷夏热,外形难看。“若是建筑师把过冷、过热和不美解决,问题就解决了。”

朱竞翔在香港的执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2008年,婉拒了一切入伙要求、“安恬静静做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8年起头,他带着几个助理,建造了一系列社会公益项目。

 

轻钢骨架和填充板材形成的新芽小学

2008 年5 月12日,四川汶川地动以后,下寺小学被损坏殆尽,朱竞翔带领的小组受慈善基金拜托,在下寺小学旧址建筑一座面积450平方米、带有5间尺度教室的小学。2009年5月,下寺村平易近和来自多所大学的30名建造自愿者,用44天时间做根本筹办与场地清理工作,又用2礼拜完成了衡宇布局搭建,同年9月,新校舍投入利用。

下寺小学采的是轻钢骨架和填充板材形成的复合布局,轻巧的自重和内部毗连性强的特质,使得新建成的校舍能抵抗10级地动。完整的隔热保温、天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和少许的砖、石、混凝土等重型材料,配合缔造了衡宇内舒适不变的小天气。

第一所“新芽小学”问世后,达祖小学和陈碧霞美水小学接踵建造落成。三所“新芽小学”,从设计到落成别离用了9个月、4个月和6个月……若是说第一所新芽小学时代,他们的精神大多放在解决手艺问题,那末在后两所新芽小学,他们则有更多精神去顾问文脉和景不雅,去解决美不雅问题。

朱竞翔:让轻型复合建筑系统成为开放资源

造价低廉“轻型复合建筑系统”

朱竞翔的研究,专业名称叫做“轻型复合建筑系统”。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与传统的重型建筑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

在朱竞翔的介绍中,轻型布局有许多重型布局没法对比的长处,而重量只有重型布局的1/3、预制拼装、运输便捷、建造简略单纯、造价低、舒适性好……

“轻型复合建筑系统”,是一种造价低廉 (每个学校的造价都低于100 万元)而不必牺牲舒适使用感受的全新建筑系统,采用预制拼装的方式、所有构件运输便捷、建造简易、完工后建筑的重量只有一般混凝土或者砖木结构建筑的1/3、组装时间可以控制在1 天至3 周之内。有这样一个效率惊人的建筑系统,朱竞翔很有把握明年夏天肯尼亚的学校就能交付使用,尽管目前项目还在前期研讨阶段。

“轻型复合建筑系统”不是一个靠高科技材料堆砌出来的昂贵产品,用朱竞翔的话说,“就是一种削减策略的设计整合,只需决定设计的核心和必须控制的边界,此外的东西,用户可以自己添加”。只做必需的部分,以保证快捷和低成本的运作,但又如何保证“比一般建筑舒适,光线和温度可以灵活调节,能耗也相当低”的目标?系统依靠细致入微而又可以批量复制的设计细节而不是昂贵的材料,来解决建筑结构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在每个轻结构建筑里,都会特别设计一部分的重型材料,以起到主要的储热功能,这一设计就节省了昂贵同时又不利于散热的常规外保温材料这一项的大笔支出。

尔后的项目,不再只是单纯的震后建筑,也不只是村落小学,而是涵盖多方面的用处,包括学校、住宅、偏远的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多功能办公空间、展览空间等。建筑结构由原来单一的“板材加框架”结构系统扩展到纯板式、框架式和箱式一共4 种,以致有北京和杭州的私人业主找到朱竞翔,非常想尝试将“轻型复合建筑系统”用于个性化私宅项目的建造。

 

    “轻型布局复合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师脚色的倾覆

    朱竞翔认为“房子有两个很基本的价值,一是它是对自然很大的伤害,这是瑞士人很强调的一点,就是房子是人工物,你制造的再好,你跟树跟山比的话,就是形态上没什么太大意思的。它也不能产生果实。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说你要做,一定要做正确。正确的就是说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但同时对自然的伤害要减到最低。第二个就说房子本质上是扩大的衣服,它是一个自己能站得住的衣服,不像衣服得贴在咱们自己身上。

早在大学求学期间,朱竞翔就意识到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双向的良性沟通将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更多全新的视野。尽管在大部分国家的高校,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两者都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的学院,但是身处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朱竞翔总是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结构设计课程,甚至他的建筑学博士论文研究的也是中国结构工程学史。正是这样的知识结构背景,让他能够独立完成三四层的轻型结构的所有设计工作,在技术和艺术两方面都拓展出最大可能的思维深度。

对建筑师来说,“轻型布局复合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师脚色的倾覆。以往的建筑师只要完成自己的设计,其他问题便可以交由他人解决。但在轻布局中,建筑师要全程介入,不但有设计环节,还要介入制造环节,要选择制造商,监视施工品质。“轻布局要在一起头把70-80%的常识放进去,把问题解决在前期,能节流良多费用。”

“轻型复合建筑系统”内部,设计师可以依照甲方的意图定制简单或高级的内饰,但造价也会随之上涨。

说到底,今朝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都只是朱竞翔研究的一小部份。  

 

朱竞翔:让轻型复合建筑系统成为开放资源朱竞翔: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88年09月至1992年07月 东南大学建筑系学士,1992年09月至1995年05月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 ,1996年03月至1999年10月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博士。早年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与苏黎世瑞士联邦工学院,曾任教于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

200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执教,期间专注于研究新型的空间结构、轻型建筑系统和可持续建筑技术。

2008年以来,研发了基于活动房建造系统的轻型复合房屋体系以及箱式房屋系统,并先后为四川省、云南省、上海湿地建造了三所高品质抗震环保小学与四座生态工作基站。由于成功示范了非常独特的灾后重建与发展的途径,下寺新芽小学重建项目曾获得了2010年的 WA 世界建筑奖优胜奖(最高奖)。朱竞翔教授也因此获得2010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提名奖以及2012年《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中国创新人物奖”。

 代表作:四川广元剑旁边寺小学、达祖小学、陈碧霞美水小学部份校舍、栗子坪野活泼物护卫站、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鸟类禁猎区经管糊口用房。


注:

本文版权属医用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