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低收入者住宅的先驱之一,查尔斯·柯里亚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的城市、人口、资源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及探索实践,注重对当地气候行研究,他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吸收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也因此,柯里亚的作品以蕴含着深厚的印度文化底蕴而被广为传颂。
节能手段,依据气候特征提出“管式住宅”范式
查尔斯·柯里亚在充分研究了印度气候特征、地域特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问题等的基础上,柯里亚提出了“管式住宅”的概念,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不能使用空调的社会里,被认为是一种节能手段。柯里亚提出的“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的范式被广泛应用于住宅领域——不论是公共住宅还是私人住宅,在他前二十年的事业中,“住宅”几乎成了他运用这两种普遍类型的控制性主题。
1960年,古吉拉特邦住宅委员会举行了一次旨在激励低造价住宅设计新思想的全国设计竞赛,指定要求为无电梯公寓。在这次竞赛上,查尔斯·柯里亚以一个管式住宅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
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建于艾哈迈达巴德,当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分春、夏、雨、秋、冬、凉六季,以夏、雨、凉季为主。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炎热干旱,雨季湿热多暴雨,凉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干旱凉爽。由于印度这种并不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建筑设计概念不能只考虑结构技术和维护设备”(《气候控制》查尔斯·柯里亚)而印度的人口众多并处于第三世界的国情,也决定了柯里亚考虑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以建筑自身来调节气候。而管式住宅也成为“一个早期的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成功实例。
管式住宅(tube housing)直接从其平面形式得名,即平面面宽窄、进深长,形同管状。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单元为18.2米长、3.6米宽,除入口大门外,只有淋浴间和卫生间设有两个门,并尽量使相对较昂贵的门窗减小到最小使用面积,以节约整体造价。室内采用不同的层高来创造灵活多变的多功能空间,并使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得以保证;住宅内围绕一个天井,上覆金属网格做成的水平棚架,既保证住户安全,又使狭窄的住宅内拥有一个几乎露天的院落布局,院落虽小,但在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不仅丰富了空间变化,还创造了小的户外空间,也有效的帮助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管式住宅把烟囱拔风原理巧妙地运用到了建筑剖面设计中,热空气顺着倾斜的顶棚上升,从顶部通风口排出,新鲜空气被吸入,形成一种自然通风循环体系,同时,入口大门旁边可调节百叶窗也可用来进行控制调节,在无空调社会的节能理念也是分不开的。
管式住宅又是对印度传统建筑的一种延续和拓展。在印度,阳光与阴影的矛盾从未减弱过。一方面,人们渴望获得充足的采光和日照,另一方面,过强的光与热使人们对它敬而远之。也因此,人们的生活方式通常是,白天多聚集在通风良好的庭院且在遮阳蔽护下的阴影中活动,而晚间也多在凉风通过的屋顶露台上乘凉休息。因此,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界限渐渐模糊,而庭院空间成为印度传统住宅的核心,以至于这种影响引深入宗教的立意。
建筑是生命体,房屋是肉体,中心庭院代表灵魂
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作品大部分在印度,其涉及范围甚广,从圣雄甘地纪念馆、博帕尔邦国民议院,到在德里、孟买等几个印度大城市的城镇规划和低造公共住房。
1970至1975年,柯里亚在马哈拉拖特拉邦城市工业开发公司任总建筑师,负责“新孟买”规划,主持一个拥有200万人口并在现状城市的基础上跨越港口发展的城市中心建设项目。1985年,柯里亚受前总理拉吉米·甘地委托,出任国家城市建设部主席。
也许是因为亚洲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乡土建筑文化实践,而事实上这种传统和实践又被压抑和丢弃得如此厉害,于是才激活了亚洲人对如何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支撑下,尝试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文化气韵的建筑的念头。
查尔斯·柯里亚曾在哈佛大学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理论熏陶,但他更注重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努力尝试对传统进行有机的更新。柯里亚的建筑语汇是现代的,却糅合了传统印度的建筑精神、理论与价值。他一面在理论颇有建树,著有《当代乡土:唤醒亚洲建筑的传统》一书,大举张扬了新乡土观念;一面在印度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等一系列设计中体现出这种文化追求。他一再强调本土的生活环境模式和地形的意义,并直面传统,认为“如你不去真诚、公正地倾听过去,它便不会成为你作品的一部分”。
1974年,柯里亚受孟买教区大主教的委托,着手进行萨瓦卡教堂的设计工作。教堂由一系列庭院和室内空间组成,每一个室内空间都有相对应的露天庭院。朝向庭院的墙面均由旋转木门组成,在需要时可将其全部打开,使室内外达到最大程度的通透。
印度教教义中即有这样的描述:“一所房子的庭院,一座城市建筑的中心开放空间,这就是宇宙。这些向天空开敞的空间,使个人和社区意识到宇宙和自然的生存,他们使人每天感受到超自然的联系。”因此,在宗教意识浓重的印度,建筑就是一个生命体,房屋是肉体,中心庭院代表灵魂。柯里亚在管式住宅的设计中,加强了这种阴影庭院的作用,使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到充分体现。小庭院顶部的遮阳棚架源于小城镇低层私家住宅屋顶上种植藤蔓作物并可降低屋面温度的棚架,用与此,出遮蔽阳光的作用外,同时加强了建筑的整体形象。另外,庭院结合至建筑剖面多标高的设计,使传统露台的概念打破室内和室外的局限,整个空间成为流动的统一。
重新认识地方主义
——某位读者对查尔斯·柯里亚的评价
查尔斯·柯里亚从民间建筑和建造技术中吸取精华,“他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了他的建筑中,作品高度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的几何形体与大量地方材料的结合使公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得到鼓励,其作品不炫耀财富和权力,而是展示普通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与此相呼应,在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过这样的文化寻源经历。以日本的桢文彦、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建筑师,一直在探索着走出西方文化的覆盖,并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进行创新的方法。他们最新的代表作已经不再做一般意义的形式探索,而是直指精神的意旨,已经进入去掉芜杂,回归纯净和安详的境界。他们的建筑作品外表看似简单,但传达给人们的却是丰富的精神感受和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与南亚地区建筑师所做的当代乡土试验,内在的精神追求上却一脉相承。很值得中国深思。在上述那本杂志的“篇首语”中,特约编辑林少伟先生将“乡土”一词的内涵,依据其拉丁语原意,定义为“国内的或本土的”,与国际的通用的含义相对应。指出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原生性和有机性生长的文化价值。而当代乡土并非“保守”,它不是什么亚洲人抵制西方文化强权的“文化庇护所”,而是在当今世界环境下,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支持下,在更高层次上所做的新文化建设。它不仅是要找回文化的尊严和自信,而更是一次亚洲人该做的理性的文化探索,和对世界的一番作为。
在中国,此时提出“当代乡土”的概念,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是一付清心良药,大有裨益。“当代乡土”的文化唤醒意义,要远大于具体的建筑样式之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然会重新注意本土文化,找寻乡土文化的新生之路,找寻使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相适应的方式。对于我们,参与“当代乡土”的实践,既有其迫切的现实性,更有久远的文化意义。新的建筑文化中应该有中国人的精神劳动,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那样。
吸收传统建筑技术生态思想内核并运用到现实
柯里亚的作品高度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的几何形体与大量地方材料的结合,使公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得到鼓励,其作品不炫耀财富和权利,而是展示普遍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柯里亚近4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他始终将其对建筑的质朴的情感融入建筑作品的创作中,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他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表现出来的对地区建筑文化传统的保护、继承的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波帕尔的中央邦议会大厦,是查尔斯·柯里亚的代表作之一,是印度波帕尔省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Vidhan Bhavan, State Assembly),这是一座为了实现民主主义功能的公共建筑,在形式上暗含着传统的印度桑吉佛塔的浑厚庄严气象,体型巨大,但不臃肿,接近土地的色彩稳重自然,功能分布合理适用,且不追求铺张,该建筑巧妙地容纳了现代议会多种功能,壁画、雕塑、油画遍布建筑各处,其外部形象平展自然,又雄居城中一座高坡顶端,很具视觉冲击力,在唤醒文化意识和实现现代议会的多重功能上取得了较好的协调。
在南印度地区,传统的房子中央是一片空地庭院,里面通常放一棵突尔西圣树。 这些房子通常由一排长长的小屋组成,中间是客厅和餐厅,卧室分布于两侧,房间很宽大,但却缺乏采光和空气对流。 相反,在泰米尔那度和戈沃传统的印度老式房屋有大量微弱的,并有细微差别的光线,是从中央的天井照进来的。当你从正门走进来,正门的位置被人为的偏离建筑物的正面,然后沿一条活动轴线进入天井,这里充当了一个焦点,将奇妙的反射光和气流引进周围的房间。
在科拉蒙格拉的房子的建设过程中,一些例如房间的数量、大小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方面,一直在改变着。当完成了十多个模型的设计之后,我们才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中间的天井没有丝毫变动。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有了天井,外界的新鲜空气才得以从天而注,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大屋的通风条件。天井周围的人家,也因此而能够享受到如中国传统道家的“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悠闲和舒适。同时,这一个小小的天井也是一个绝好的公共交流空间,或许还与徽州民居的“四水归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间屋屋面上的雨水都会流到天井里,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中间的空地就这样散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活力,支撑着周围的建筑,并使它们都显得富有生机。
思想核心,继承传统,认识并突破了地域局限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逐渐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建筑作品。在欧美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下使人们眼前一亮,因为他们足以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的优秀建筑相媲美。优秀的建筑作品背后必定有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作为国际大师的查尔斯·柯里亚正是众多印度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
柯里亚的作品范围很宽泛,从沙巴麦迪·阿希兰姆的麦哈特玛·甘地纪念馆,赛普洱的贾瓦哈·卡拉·肯得拉,到麦达哈雅·普来得西的州议会大楼;从德里,孟买,艾哈麦达巴德,到印度其它城市的几个城镇规划和住宅项目……他的所有作品特别重视流行的资源,文化和气候条件,这在空间次序上是主要决定因素的。
柯里亚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以至于业内人士无法将其归属于哪一种流派。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建筑耗能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柯里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展开了低技术生态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他的“管式住宅”被视作早期低技术生态建筑的经典实例而被各类研究论文广泛引用。在人们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格子”在全球各地的泛滥感到忧虑时,柯里亚用带有强烈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一个个建筑实例为我们作出了完美的解答。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时,柯里亚对低收入者住宅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又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探索方向。
如果一定要对柯里亚有生以来的成就进行概括,那就是“继承传统,探索地域精神”,这是他所有学术理论的思想核心。柯里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在建筑专业领域上的杰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底层贫苦大众的同情与关注。
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1930年出生印度,1949~1953就读于密歇根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53~1955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1958年在印度孟买成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
查尔斯·柯里亚1962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艾伯特·贝米斯教授;1972获印度总统颁发的帕德玛·希来里奖;1975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印度现代建筑”展;1976在坦桑尼亚新首都规划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顾问;1976担任联合国人居会议总理事的顾问;1979被聘为美国新奥尔良图兰大学戴维斯教授;1980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1982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1984年,由于他对改善人类居住质量的贡献,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和UIA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hew)奖,同年获查尔斯王子颁发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1984获国际建筑师协会罗伯特·马修爵士奖(改善人居环境奖);1985年,受前总理拉吉米甘地委托,出任国家城市建设部主席;同年被聘为剑桥大学的尼赫鲁教授;1986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芝加哥建筑奖;1987获印度建筑师协会金奖;1990获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1992~1998任普利茨克建筑奖评委;1993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1993被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获得日本皇家奖励,1995在日本东京举办“天空的祝福”个人展;1996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居Ⅱ”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国际顾问;1999获卡塔尔政府举办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竞赛第一名;1999被聘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查尔斯·柯里亚参加过许多国际建筑评审委员会,是1977~1986年的建筑促进会阿卡汗(Agakhan)奖评审委员之一。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低造价住宅等设计项目,已经发中央邦议会大厦中央邦议会大厦表在许多建筑期刊和书籍上。他在国内外做过各种教学工作,曾在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著名的大学里授课,是伦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教授,并被美国密执根大学授予了名誉博士。
查尔斯·柯里亚从民间建筑和建造技术中吸取精华,“他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了他的建筑中,作品高度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的几何形体与大量地方材料的结合使公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得到鼓励,其作品不炫耀财富和权力,而是展示普通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国际建协评语)
查尔斯·柯里亚作品涉及甚广,包括在阿穆达巴的圣雄甘地纪念馆 (1960年),加霸的斋浦尔艺术中心(1990年),博帕尔省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 (1998年),及在印度的达理、孟买、阿穆达巴等城市的许多市镇规划及住宅设计。
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作为一个建筑师、规划师、活动家和理论家,他所设计的作品大部分在印度,其涉及范围很广,从圣雄甘地纪念馆、博帕尔邦国民议院,到在德里、孟买等几个印度大城市的城镇规划和低造公共住房。1970~1975年,查尔斯·柯里亚在马哈拉拖特拉邦城市工业开发公司任总建筑师,负责“新孟买”规划,主持一个拥有200万人口并在现状城市的基础上跨越港口发展的城市中心建设项目,
查尔斯·柯里亚发表过的著作如下:《第三世界城市新景观》(1989年),《查尔斯?柯里亚》(1997年),《住宅设计与城市规划》(1999年),《住宅设计与城市规划:为人与城市所提出的建筑方案》(2000年)。
查尔斯·柯里亚代表作品欣赏
项目名称:中央邦议会大厦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项目地点:印度博帕尔
项目时间:1980年
1980年,柯里亚受中央邦政府委托,开始设计位于博帕尔的国民议会大厦。在主持设计这一项目中,他所面临的问题是,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建筑物,如何用建筑的具体形态去表达印度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整座建筑被理解为序列空间的组合,隐喻了古代印度宗教的宇宙观。
项目名称: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楼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项目地点:美国纽约
基地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附近,由NO43和NO44大街围合而成,是一个近60m X 15m的狭长地段。建筑由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所有办公室和展示馆两部分组成。把这些内容全部塞到狭窄的城市缝隙中,对柯里亚是个不小的挑战。
项目名称:奇达得德戈沃酒店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项目地点:印度戈沃
项目时间:1979—1982年
酒店位于戈沃帕纳吉附近的一个海湾。建筑沿斜街而建,从客房就可俯看整个海湾。柯里亚试图通过建筑来隐射戈沃城市的历史。酒店通过一条贯穿东西的步行街来串联建筑的所有的功能。平面格局以“村镇”的形态出现,商店与酒店被布置在步行街两侧。漫步在带有拱廊的步行街上,人们可以看到南北两侧客房的连桥和通往上层客房的楼梯。
项目名称:贾瓦哈·卡拉·肯德拉博物馆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项目地点:印度 拉贾斯坦邦斋浦尔
竣工时间:1992年
为了和城市的文脉取得联系,博物馆平面以印度古代神话中九大行星的曼陀罗形制为创作原理,由九个正方形组成,入口处的正方形局部扭转。正是与斋浦尔城市规划的原型取得某种联系,九个正方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行星及各自的属性。方形空间的室内色彩分别采用了九大行星各自独特的色彩,当然这些颜色是神话赋予各个行星的。博物馆的所有功能被设置于九个正方形空间中,建筑外墙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外饰红色砂岩,不同外墙上分别装饰着九大行星各自的符号。在建筑局部还采用了不同石材镶嵌而成的壁画,来表现遥远的神话传说。从远处望去,博物馆肃穆而略带几分神秘色彩。
第一个方形空间对应火星,它代表着力量,颜色为红色,空间功能是行政办公。作为入口空间,正方形平面中央采用了穹隆屋顶,以此来强调门厅空间,室内墙壁的图案则用来图解纳格拉哈曼陀罗。接下来的是代表月亮的方形空间,象征着“心脏”,功能是自助餐厅及客房,墙面上的具形绘画以及黑白相间的圆形餐桌象征“新月”。平面包含一个露天十字形的庭院空间,对应的是水星,象征着“教育”,颜色是金黄色。空间分上下两层,布置了五个展区,首层展示珠宝、手稿,二层展示陶器、建筑等民俗艺术。凯图星厅,对应的是一个虚构的行星凯图星,象征着“毒蛇”,颜色为褐色和黑色,集中展示拉贾斯坦邦的传统服饰和纺织品。土星厅象征着“技术”,颜色为土红,展示精致的手工艺品。拉胡星厅,对应的亦是一个虚构的行星,象征着“日食”,颜色为珍珠灰。展区用来表现拉贾斯坦古代的战争故事,展示当时所使用武器的仿真品。木星厅象征着“知识”,颜色为柠檬黄,功能为图书馆。金星厅象征着“艺术”,颜色为白色,功能为剧场。
位于建筑正中的是太阳厅,采用露天剧场的形式,象征着“创造力”,颜色为红色。这个露天空间是整个建筑空间的核心所在,象征着宇宙的力量源泉。游客通过门厅进入这个空间,可以观看传统舞蹈和戏剧演出,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参观路线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纵观整个博物馆建筑,建筑师将空间规整为几个方块。严紧的平面包含着千变万化的空间。建筑中蕴藏着印度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体现了对建筑形式神话信仰的深刻理解。
项目名称:干城章嘉公寓(Kanchanjunga Apartments)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印度,孟买
项目时间:1970-1983年
摄影:Charles Correa Associates建筑事务所
柯里亚在住宅的生态研究方面提出了以“开放向天”(open-to-sky space)的空间为中心的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其具体措施有:①走廊围绕主空间;②空气对流散热;③中央空间作为通风管道;④中间区域;⑤分散组织。
干城章嘉公寓位于孟买附近的滨海区域,建筑朝向以西为主,朝西开窗,这是大海的方向,也是主导风向和主要景观的朝向。柯里亚提出了“中间区域”的概念,在居住区域与室外之间创造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区域,遮挡下午的阳光和阻挡季风的影响,中间区域主要由两层的花园平台构成。
评论:建筑场地位于孟买风景优美的山区,周围有一片值得保留的传统村庄。柯里亚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这批传统村庄,决定将住宅向高层发展,做成高层塔楼的形式。干城章嘉公寓是孟买城市景观中的一个亮点,设计师在这个项目里完美的解决了季风、西晒和景观三个主要矛盾,同时建筑立面的开洞和色彩借鉴了柯布西那的手法并赋予各单元以识别性。这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高层公寓楼,个性的造型使它从周围高层住宅中脱颖而出,同时它还是柯里亚建成的唯一的一座高层住宅。柯利亚处理空间、挖掘传统建筑精华、针对气候和景色进行的综合能力,通过它战线得淋漓尽致。
项目名称:贝拉布斯移民住宅社区
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项目地点:印度新孟买
项目时间:1985—1988年
该住宅项目是针对新孟买的开发而进行的,占地约6公顷,离新孟买城市中心仅2km,并有大量的公共交通与市中心相连。
以低层的建筑形式实现高密度的要求;每个住户都有自己的露天庭院,即可以满足室外活动的要求,又可以根据将来的需求进行加建;最后一点是在满足不同阶层住户需求的同时,提供给他们的基地面积相差不会过半。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