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气势恢弘,造型典雅,浓缩中西建筑之精粹;硬软件设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凸现医院主体匠心独运的精巧构思;患者需求与细节设计巧妙契合,浑然一体,彰显大医精诚的仁爱情怀。这是参观者对烟台毓璜顶医院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一体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医疗综合大楼的总体评价。尚未全面启用时,就已吸引了全国5000多家医院前来参观。而这一切,都浸透着吴晋垣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拆迁改造,她冲锋在前

2009年,吴晋垣同志开始分管基建工作。她履新的第一天,就面对着一个重大的难关,即毓璜顶区片改造一期拆迁工程正式启动。她作为拆迁指挥部主要成员和医院分管领导,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拆迁的员工一起早上班、晚下班,不休双休日、节假日,深入住户和有关单位,说服动员,攻“坚”克“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最终,经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拆迁住宅1278户、非住宅45户,共10万余平方米,是近年来烟台市范围内拆迁户数最多、拆迁难度最大、拆迁速度最快、拆迁过程最稳的 “亮点”工程,创造了烟台旧城改造拆迁史上的“奇迹”, 被誉为烟台拆迁史上的“典例”,被广大群众评为“2009年度烟台市十大新闻”。 

 

    工程建设,她严密把关 

2010年,回迁住宅楼和医院医疗大楼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建设。吴晋垣同志以身作则,不辞辛劳,带领基建处的工作人员,严格论证医院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材料质量及价格,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及进度,全面推进了基建工作。

    2011年,20万平米的5栋回迁安置楼和地下停车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16.5万余平米的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和停车场工程主体封顶,完成投资额约2.4亿元。

2012年,20万平米的5栋回迁安置楼交付使用,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850余户居民的顺利回迁。

2013年,16.5万余平米的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和停车场工程进展顺利,土建、外墙已完工,进入内装阶段,完成投资额2.8亿元。

2014年上半年,16.5万余平米的东区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和地下停车场工程全面启用。医院将成为一所床位3000张、技术、设备、环境、服务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居民生活环境差等问题也将一并得到彻底解决。

 

    旧区改造,她有条不紊

    在东区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的同时,她按照医院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医院旧区内部局部改造。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改造了中区口腔科门诊,改善了就医环境,减少了交叉感染;改建改造了CCUECT室、生物芯片实验室、临床腔镜技术培训中心等,满足了业务发展需求;改造了西区8层连廊行政办公室,做好了办公暨教学科研大楼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和配合完成了四德里住宅“平改坡”工程,改善了部分职工的居住环境。并且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健康饮食,自2010年开始,先后改造了第一餐厅、营养餐厅、如意酒店,不仅改善了就餐环境,而且区域布置更加合理,饮食搭配更加科学。其中,第一餐厅采取循环式半自助取餐服务,方便快捷,选择多样;营养餐厅采取订餐配送与保健餐饮相结合的形式;如意酒店则主要承担对外接待、聚会交流、会议庆典等大型活动的餐饮服务。各个餐厅功能各异,又有机统一。

 

    全程参与,她细致入微

    在推进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她全程参与,并且注重精细化管理,在细微处下功夫,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病房里一个壁柜、一个多功能椅、甚至一个吊钩,都充分考虑到病人及家属的使用便利,充分体现了厚重的人文关怀。每个病房的卫生间都设置了专为病人使用的输液吊钩、冲洗便盆的专用水龙头以及专为身体虚弱病人配置的坐浴凳、扶手等。每个病区均设有家属探视接待室,各个手术室均设有亲属等候休息区,在ICU设有亲属昼夜休息室,免费使用。院区庭院流瀑飘香、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这些都充分实现了住院环境家庭化、陪护环境亲情化、庭院环境生态化的设计初衷。

百舸争流显峥嵘,勇立潮头歌大风。吴晋垣同志带领着烟台毓璜顶医院基建部门,不懈不怠,继续精益求精地雕琢着医院建筑与内部设施的每一个细节,构建着体贴入微的人性化诊疗环境,追求着一种和谐与卓越的建筑之美。

 

个人简介:

吴晋垣,女,汉族,山东莱州市人,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现任烟台毓璜顶医院总会计师、山东省医院协会规划与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后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分管医院基建、财务、总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医院医疗大楼东区扩建和旧区改造工程。大楼硬件与软件设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患者需求与细节设计巧妙契合,浑然一体,吸引了全国5000多家医院前来参观交流。近年来,多次被烟台市卫生局记三等功或嘉奖奖励,并先后获得 “山东省先进会计工作者”、“山东省会计决算报表先进个人”、“山东省会计先进个人”、 “全省爱国卫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获奖者所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

烟台毓璜顶医院始建于1890年,前身是美国长老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医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迁,现已成为烟台市最大的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市涉外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9.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其中,28万余平方米的一体化医疗大楼达国内一流水平。医院固定资产净值12.6亿余元,其中医疗设备资产7.2亿余元, PET-CT、128排256层螺旋CT、3.0T磁共振、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等万元以上设备3500余台(件),设备总体配置达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编制床位1610张,开放床位2200余张。分设50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其中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国家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1个、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6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烟台市重点学科22个。在职职工2594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444人(二级岗位5人、三级岗位2人);博士后/博士157人、硕士623人;博导、硕导74人;全国学会委员及省级学会副主委76人。年门诊量16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8万余人次,各类手术5.2万余例。

医院的四大特色技术是组织器官移植、腔镜微创手术、内镜诊疗技术和介入诊疗项目,技术层次和规模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年开展肾脏移植100-160余例,居省内首位、国内前列。年开展腔镜微创手术5200余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知名医院派员来院学习或邀请前往手术。年开展内镜诊疗技术30000余例,技术水平和规模国内领先。年开展介入诊疗项目10000余例,“经腹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等为国内首创。美、日、韩、德法等国家及国内20余个省市的病人慕名前来就医。

医院建有国内一流的中心实验室和生物芯片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高层次科研项目,其中,两项“863”填补了山东省卫生系统的空白。成功地获得了5枚符合国际鉴定标准的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中、美、日、法、加拿大等国家电视台予以报道。2008以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210余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等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1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达39.06分。

医院以建设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大力推进了信息化建设。2000年在国内首家建成启用了三层结构HIS系统,2001年以来建成各类子系统80余个,覆盖了全院所有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科室。系统之间高度集成,信息共享,其适用性、先进性、稳定性以及应用深度、广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联合在烟台召开观摩会。2010年,被卫生部、省卫生厅指定为首批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多次在全国、全省信息化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国500余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健康报》做了两个整版的专题报道。被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是全国19家获奖医院之一。经HIMMS(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认证,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了美国电子病历采纳模式六级水平,是全国仅有的三家医院之一。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全国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社会服务承诺制”、“首接负责制”、“无假日医院”和医院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等。大力推行了人性化服务,编制了国内首套医院《服务规范》和《服务指南》,形成了具有毓医特色的服务品牌,中国医院协会在烟台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执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十佳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愿景: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品牌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医院院训:求知  求慈  求精

医院精神:精诚  创新  超越

  

    基建案例:烟台毓璜顶医院医疗大楼东区扩建工程

项目名称:烟台毓璜顶医院医疗大楼扩建工程

建设地点: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东路20号

业主单位:烟台毓璜顶医院

建设单位:烟台市建设集团

  监理单位:山东泰和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投 资 额:6亿元人民币

工    期:2010年1月—2013年12月

基本情况:东区扩建工程依托原医疗大楼,依东低西高的地势而建。地下5层,地上9层,建筑高度38米。规划用地面积34700平米,总建筑面积164678平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02045平米,地上建筑面积62633平米。与原医疗大楼联为一体,单体建筑面积达29万余平米,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建筑。

工程地下一层为车库、洗衣房、消毒供应中心、直线加速器放疗室、变配电室等,地下二、三、四层为车库,地下五层为车库和特殊医疗用房。地上一至九层为医疗用房,其中一至四层全部用于妇幼儿童的门诊和住院。项目建成启用后,医院总床位数达3000张,地下停车位2100多个。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29万余平米的一体化、现代化医疗大楼


大楼外型三段式处理,中西合璧

大楼外型延续了原医疗大楼的风格。上部及底部鲁灰花岗岩干挂,中间部分粘贴泰山砖,周围罗马柱环绕。比例分割适当,观感恢弘大气,典雅持久,既诠释了医院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又彰显了区域医疗中心的现代化风范。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护士站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宽敞的病区走廊


内部设计细致入微,以人为本

在细微处下功夫,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病房里壁柜、多功能椅、甚至一个吊钩,都充分考虑到病人及家属的使用便利,体现了厚重的人文关怀。每个病房的卫生间都设置了专为病人使用的输液吊钩、冲洗便盆的专用水龙头以及专为身体虚弱病人配置的坐浴凳、扶手等。每个病区均设有家属探视接待室,各个手术室均设有亲属等候休息区,在ICU设有亲属昼夜休息室,免费使用。

院区庭院流瀑飘香、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这些都充分实现了住院环境家庭化、陪护环境亲情化、庭院环境生态化的设计初衷。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广场喷泉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内庭院


注重节能环保设计,力求“绿色”

新建大楼全面展现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前瞻性、低碳性、经济性和人文性,实现了太阳能屋顶与宏伟建筑的完美融合。通过把512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材料,大面积屋顶安装的形式,实现了规模的光热利用;应用强大的建筑节能智能控制技术,将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光热利用有机结合,使用太阳能与空气源两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为医院提供75吨55度的医疗、生活热水,是迄今国内一流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节能综合解决方案的示范工程。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制氧阿特拉斯空气压缩机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ICU通风全热交换器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ICU病房


ICU、产房、NICU/PICU采用了日本大金公司全热回收系统作为新风排风系统,配置大金全热交换器VAM2000*7台,总计风量14000m3/h, 服务于面积2910m2的医疗区域,全热交换器回收排风热能并用于重新送风。通过高效换热,达到引入室外新风的同时,全年可降低空调负荷约28%,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的使用成本。

新建大楼阁楼设有空压站,共有5台空压机,其中3台GA55(单台功率55KW)为制氧站提供压缩空气。空压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能,有效利用的功率约35%,其余约65%的热能需要通过排风排至室外。在夏季温度较高时,空压机热量难以有效排出,空压机会高温停机。应用节能技术对空压机进行改造,3台阿特拉斯GA55空压机加装热能回收装置,对需要排放的热量回收利用。通入自来水经过换热后产生热水供洗衣房利用。每天可产生55度热水45吨。同时解决了空压机高温停机的问题和洗衣房的热水需求。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病室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手术间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检验科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妇科门诊


病房排风采用重庆海润能量回收系统,与西门子楼控系统配合控制。新风机运行时,排风机组和病房排风模块联动,同时启动新风机与排风机组的热回收盘管循环,进行热量的回收;通过楼宇控制排风机组与病房排风模块联动,并通过变风量控制和时间控制,实现了按需控制使用,避免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儿科门诊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儿童输液区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德国蓝膜太阳能平板及水箱间









吴晋垣:致广大而尽精微

    盛放的紫薇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