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通过影相培养出来的建筑师

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建筑师,有着特有的与前人决不相同的空间认识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妹岛和世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这恐怕就是她所追求的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创造空间设计原则。

 

穿透流动

54岁的妹岛和世,留樱桃小丸子式的齐耳短发,她说:“孩提时,我想当个老奶奶,她们看上去幸福而轻松,坐在走廊里享受阳光。”妹岛和世:通过影相培养出来的建筑师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3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大奖揭晓,2010年普利策奖由来自日本东京的黄金搭档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获得。

妹岛和世:通过影相培养出来的建筑师1988年随着作品千叶县胜浦的周末住宅栈桥 I的建成,妹岛和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接着在1990年又建成了栈桥 II;1991年建成了她的最著名作品熊本市再春馆制药女子寮;1996年与西治立尉(RUYE NISIZAWA)合作了新作国际情报科学艺术工作室。1997年又再次与西治立尉合作了熊野古道美术馆。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种设计竞赛,1988年鹿岛赏住宅杯竞赛入选( SD REVIEW);1989年获东京都建筑士会住宅建筑特别奖、吉冈奖(新建筑特集、新人奖), BL国际工业设计竞赛二等奖;1990年在日法文化会馆的设计竞赛中获优秀奖;1992年 GID竞赛二等奖、商环境设计竞赛二等奖、 JIA新人奖(日本建筑士会);1994年第一次日本文化艺术助成金奖、94商环境设计奖、94建筑奖。美国 B.BONGAB所著《日本新建筑》一书中列举的日本建筑师中只有两名女性,其中之一就是妹岛和世(另一名是长谷川逸子)。凭着她的努力和才干,她的事务所依靠连续获奖所得的工程维持并发展着。

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这样评价自己这位爱徒:“一位试图用极简风格来串联建筑材料和抽象概念的建筑师。”1995年同是伊东丰雄弟子的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成立SANAA建筑事务所承袭伊东的轻盈妹岛的作品细腻且更富于女性气息从日本到欧美SANAA的项目在各地开花。

“他们以异于常人的眼光探索连续空间、光线、透明度以及各种材料的本质,从而在这些元素间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和谐感。”因采用日常建筑材料创造了“穿透、流动”的梦境空间。

 

将自己的建筑空间比作公园

“公园里有不同种类的人小孩在玩耍年轻人谈恋爱老人在交流。他们在一起但他们的目的不同。各种行为活动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但在一定程度上你又能定义自己的空间。”

妹岛将自己的建筑空间比作公园。“一开始是人和人的交流,具体相会以后,进入到人的行动当中,把整个空间作为一个场所去思考。”

2004年,妹岛和西泽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将这对搭档推上业界顶峰。

是一座低矮的圆形建筑像一个飞碟悬浮在市中心绿化地带。360度开放的透明玻璃幕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四周植物和室内陈列品浑然一体,令观者忘记身处室内。建筑内部以一个偏心圆为中心,周围游移着19个展厅看似随意的立方体箱子实际有着严格规范。由于建筑的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被柔和的自然光所包围波光树影全然溶解到这座白色建筑中远远看去如同一个纯净圆润的漂浮细胞。“美术馆并不只有展览功能,更多时候,这是人接触城市的平台如何温和地与城市融为一体、用一种亲切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议题,所以我使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

类似风格同样呈现于东京高档消费区的半透明Dior大厦和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的透明玻璃厅。但是,这些开放设计并非一丝不挂的裸露妹岛描述自己的设计是一件朦胧的半透明晚礼服一些半透明材料的运用和巧妙的空间间隔使得场馆既不存在丧失私密性的危险又获取了自然的力量——阳光和空气。

 

外面是纽约里面是世界

“这是个野心勃勃的建筑必须跳出这片狭促的街区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参观空间。”应对纽约新当代艺术馆的招标要求2007年妹岛和她的SANNA在街角搭起一堆7个长方体组成的白色积木块插下一幢明净而惹眼的建筑。

“打破土地面积的局限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试图在这无序的街区提供一个有序而宽敞的空间于是长方体组合的方案应运而生整个画廊都尽量采用自然光透过落地窗你可以看见纽约街道的角角落落表达了一种‘外面是纽约里面是世界’的意境。”

建筑内部妹岛放弃使用墙壁和立柱间隔各个展厅以不同高度的台阶连接起错落有致的各个平台人们就像水一样在高低不平的河床上流动。霓虹绚烂的夜晚点点灯光从艺术馆墙隙中洒落出来散发出浓浓的东方禅味。

妹岛的搭档西泽回忆有次和伊东喝酒喝大了的伊东突然兴奋地拿着一个被他捏扁的啤酒罐说:“建筑就是这样”。西泽吓坏了,直到后来他才体会到伊东的理念建筑的确就像个扭曲的啤酒罐——脆弱、薄透。可贵的是妹岛和西泽在吸收老师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另一种更具浮游感和穿透性的建筑风格。

普利兹克奖评审团称赞妹岛和西泽的建筑“截然不同于那些视觉爆炸式或过于修饰的作品相反他们始终追寻建筑的本质这种追求赋予他们的作品以率直、经济和内敛的特征。”

 

人们相会在建筑

此前,妹岛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确定的主题是“人们相会在建筑”。与以往策划者不同妹岛是一位建筑师而不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她的策划要求回到建筑的本质而不是将建筑与技术、新的形式或政治联系在一起就像她所比喻的公园她强调建筑仅作为事件、人和社会的“容器”。

“以往展览都是在墙上贴很多东西现在是将每个国家放到一个空间里体现出他们对整个空间和场所的体会。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师采用的工字钢设计创作出来本身构成建筑又和展场建筑形成大的空间关系这就是非常完美的展览与空间相符的作品才能放进去要强调这个互动的,不光是一个展品。”妹岛和世:通过影相培养出来的建筑师

妹岛对双年展的构思在她的作品里已有体现去年SANAA采用极简主义风格设计的伦敦蛇形画廊亭采用了生物变体造形的抛光铝制顶篷试图软化建筑形态构成元素之间的界线。“设计考虑是在漂亮的公园里头做一个小公园这是个怪里怪气、奇妙的屋顶。”

“如何把人群引导到中心去是我思考的。起伏的设计让人可以接近建筑物中心移动过程中也可以跟人接触。起伏的地皮爬一个坡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虽然是一个大房间又看见又看不见视点可以不断变化。” 

    用体量的外部形态来构成都市空间

现在的日本,公寓式的住宅正在逐步取代独立式住宅,并成为日本占主导的都市形式。然而,人们仍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事实,即公寓式住宅在日本全国各地都几乎以同样的面貌出现。这些集合住宅正趋向于建成一种仅考虑其内部空间而忽略其周边环境因素的体系。由于当前集合住宅的高密度倾向,几乎所有的住宅设计方案都只是作为考虑诸如住户数、建筑面积和每个户型布置的结果,而并不是作为考虑大都市整体空间问题的结论。妹岛认为必须更多地把都市集合住宅作为一个外部空间问题而不仅是内部空间问题来研究,应以其多种多样体量的外部形态来构成都市空间。这项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外部空间对于住宅设计问题的再介入,使得室内空间得以重新创造。

对于此项课题,妹岛并没有选定具体特定的地点,相反,它从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角度出发,假定一块长方形、面积约l公顷(10150m2)的标准地块,研究适合集合住宅建造的各种周边环境条件,并且集中考虑由于建筑体量而引起的高住户密度,和集合住宅与包含丰富体量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能产生的室内构成系统。为了避免形成同现实的差异,妹岛采取120户/公顷的标准住户密度,和每户平均7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符合目前日本的公共住宅标准,并据此推荐五种形式的示范方案。

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这一点也许对今天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人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