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改变现状、担当利于成长、责任重于泰山。”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其顺,和国内大多数的院长一样,也是临床专家出身,从自己热衷的医学专业里走出来,把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相融合,突破专业的局限,最大发挥专家型院长的优势,蜕变为一位优秀的基建管理者。“无论是专家,还是院长,个人的发展要顺应潮流,随着医院的需求一起发展。”张其顺就是这样一个实在的人。
把握时代脉搏,抓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张其顺由一个普通的外科医师,被市委任命为柳州市工人医院副院长,主管医院行政、后勤、基建工作。任命之初,他就肩负重任,柳州市工人医院是一所有80年历史的老牌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在毗邻市区重要风景点不允许拆建医院建筑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医院住院设施陈旧、床位紧缺、患者住院难的现况,成为他任职以后的第一道难题,他不负众望,用他的勤奋和智慧,多次找到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给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汇报;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柳州市政府即同意批准了柳州市工人医院的整体改造建设优化方案。该项目已列入柳州市重大项目和“十大民生改善工程”。
为加快医院整体改造建设项目推进,他带领基建办同志们积极与各部委沟通协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前期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他倡导目标管理,注重流程、质量、安全,多渠道控制成本,克服现场施工场地狭窄、施工条件困难、地质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仅用2年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一期3号住院楼施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增加床位484张。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优美、洁净的住院环境。一期工程无论进度、品质、舒适度、成本控制等都得到区内外同行好评,提升了医院品牌,为医院“三甲”复评,提高医疗质量,方便患者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011年一期3号住院楼工程被评为柳州市安全文明工地和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在医院病房建设中成为西南地区的标杆。
整合现有用房资源,优化科室设置
2009年起医院原地实施整体改造建设,当时医院编制床位1126张,最高住院日达1793人次,医疗流程不合理、住院紧张等现象已严重制约医院的发展。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缓解医院住院难瓶颈,他深入临床,仔细调研,结合外科医师的经历,大胆创新,整合闲置用房,增设医疗用房。共完成39个科室的装修改造和搬迁工作。将医院办公楼改建为病房,改造南院门诊及病房,两年增加新病区4个,在医院拆除外科楼155张床位情况下,床位不但不减少,还增加了300多张,医疗环境大为改观,为医院建设和医疗业务稳步增长提供了保障。
通过调整不仅增加了科室和病区,也有效缓解了住院难问题,使柳州市工人医院的规模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医院门诊楼建于1987年,针对门诊房屋老化,流程不合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现象,对门诊各部门进行内部改造装修,相应科室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和门诊布局结构,改善了门诊就医环境,进一步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正是他勇于创新,把目标管理运用到医院建设中,医院通过几年的医疗用房调整改造,从2009年1126张床位现已增至开放床位1894张,其床位规模位列广西前三位,使柳州市工人医院的规模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功地缓解了住院难的问题,方便患者就医,为保障柳州市人民健康生活和医院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力争完美
医院整体改造建设一期3号住院楼工程是张其顺上任后接手的第一个新建工程,对于一个外科医生的他来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医院聘请了一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作指导。同时他组织医院相关的人员到全国各大医院考察学习,每次出去考察的时候,他从来不出去玩,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在酒店的时候都在研究着酒店的装饰装修,包括酒店用什么样的石材、瓷砖,卫生间是如何设置的,以便今后可以借鉴。张其顺常对下面的管理人员说:“我们要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又不能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追求创新。”医院整体改造建设的外立面就是张其顺经过多次的参观学习和反复比较后确定的。别人问他为什么选择了红色作为外立面的主色调,而不是柳州市惯用的灰色调时,张其顺解释说:“我们医院西北面的乐群社是欧式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我们医院有着80多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尊重传统文化和周边环境,采用简约的欧式建筑,主体颜色选用红色,打造百年历史老院。”这样的回答俨然已是一个设计专家。张其顺不但在大局上把握方向,就算小到用什么瓷砖、用什么大理石、什么开关,如何安装都要亲自指挥。就拿电视的插座的位置来说,他要求先确定电视机的品牌、型号,根据电视机的构造将插座隐藏在电视机后面,这样就不会像以前很多的电源线和插座都暴露在外面,影响美观。
3号住院楼建成后,成为了柳州市卫生系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1年被评为柳州市安全文明工地和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在医院病房建设中成为西南地区的标杆,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崭新、舒适、优美、洁净的住院环境,无论进度、品质、舒适度、成本控制等都得到区内外同行好评,提升了医院品牌,为医院“三甲”复评,提高医疗质量,方便患者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自建成以来共接待区内外各大医院参观学习50多次。为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安全隐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
张其顺认为未来医院的发展将更注重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是从医院总体规划、建筑节能、设备系统、环境与保护以及运营管理五大方面,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张其顺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整体改造建设一期3号住院楼设计阶段就要求突出节能降耗,大楼热水供应采用中央空调全热回收方式进行加热,能满足夏季制冷的同时免费回收热源供生活热水,更高能效的满足冬季时的采暖和生活热水,大大的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选择的材料,都是以环保优先。墙体采用外保温材料,选用25厚聚苯乙烯泡沫,屋面采用40mm厚保温材料,外窗选用普通铝合金窗6mm厚热反射镀膜玻璃,梁、柱、楼板部位采用防冷(热)桥构造措施。在建的西院门诊住院楼项目设计定位为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采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能耗分项远程监控系统、立体绿化技术、绿色照明技术、余热回用技术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等适用、合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等。力求创造高效、低耗、健康舒适的医疗保健环境,成为柳州市舒适健康型绿色医院的典范,带动和引导柳州市医院项目向绿色与生态综合模式的方向发展。
注重建设流程,体现人性化设计
作为外科医生的张其顺,更注重对医疗流程的建设。现代化医院建筑要求更高、功能更加复杂,特别是在手术室、ICU、监护室等特殊部门。为了使流程更加合理,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张其顺组织医院有关使用科室和设计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和反复论证,反复多次征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因为工作比较忙,就利用中午吃午饭的时间,与设计院、各使用科室人员一边吃快餐一边讨论方案,常常是方案讨论完,又到上班时间去开会了。同时考虑医院的使用主体并非一般的健康人群,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使患者就诊时,在少动或不动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挂号、收费记帐、化验、检查、治疗、取药等烦琐的医疗过程,改变以前医护人员坐着不动,病员上下来回走动甚至多次排队等候的旧的就诊模式。 在住院部的设计中,提出病房应注重向单人间病房发展,应增设特需病房,同时增加单间及套间设计,妇产科增加往家庭式病房和家庭产房方向。
如何在新形势下,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惠泽群众,一直是张其顺书记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心中时刻装着患者,装着员工,创新思路谋发展,在他的日历表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干全院最多的事,操全院最多的心,出全院最多的力。不断摸索,创新后勤系列改革举措,使医院不断突破瓶颈,走出困境、跨越发展。张其顺始终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改变现状、担当利于成长、责任重于泰山”。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管理、基建管理,组织和参与医院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责任意识,建立以QCC、5S管理、目标管理、PDCA管理为主的管理制度。他以勤奋、敬业、朴实、廉洁的作风和品质,赢得了同行的认可、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2013年,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张其顺简介:
张其顺,男,汉族,安徽芜湖市人,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4月至2003年8月随中国医疗队赴非洲尼日尔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2007年9月完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现任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普通外科主任、广西医师协会普外分会副会长;广西医学会普外分会常委;广西抗癌学会肝癌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柳州医学会普通腔镜分会主任委员;柳州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全国十佳医院基建管理基建院长。
获奖者所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是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建于1933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广西十佳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医院综合实力排在全区市级医院的前列。
医院规模:柳州市工人医院坐落在市中心风景区鱼峰山旁,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职工261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54人,高级职称人员332人,中级职称人员692人。实际开放病床1890张,2013年门诊量158万人次,住院量6.6万人次。住院手术量2.4万人次(在柳州市名列前茅),是卫生部“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定点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际(SOS)救援中心合作医院,柳州市临床检验中心、柳州市中毒救治中心。
人才实力:自治区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0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3人。自治区级和柳州市级“十百千人才” 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3人,援非医学专家20人。现有博士22人,其中委培在读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401人。广西医科大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兼职教授78人。
先进设备、技术:医院现有拥有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三维立体成像64排螺旋CT、三维适形放疗系统、飞利浦四维心脏彩超、日本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英国医科达高能双光子直线加速器、美国ECT和奥林巴斯和富士能电子胃镜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柳州市医疗设备最为先进的医院。医院有骨科、妇产科、肿瘤科、心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等多个重点学科。成功地开展了广西首例心脏原位移植手术、广西首例颈椎人工关节置换术、柳州市首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成功抢救了烧伤面积达92%的病人、重度砷化氢中毒者。开展成熟的高难度手术有各类心脏介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手术、断腕断指再植、全头皮撕脱及阴茎离断显微整复手术。尤为突出的是腔镜治疗骨关节病、胃肠病、胸腔病、妇科病、泌尿外科疾病、小儿外科疾病等微创先进技术302项。
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医院科研硕果累累,科研成就在柳州市卫生系统9个第一;近四年先后获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立项225项,其中:科技部2项、国家自然基金10项、广西科技厅立项34项、广西卫生厅立项基金132项、柳州市科技局立项基金46项;先后获各级科技进步奖86项,其中:区科技进步奖5项;卫生厅科技奖励48奖;柳州市科技进步奖33项(含一等奖3项),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卫生系统地市级医院中科研立项及成果较多的单位。
案例一:柳州市工人医院整体改造建设
项目名称:柳州市工人医院整体改造建设
建设地点: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1号
业 主:柳州市工人医院
建设单位: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西建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投 资 额:7.17亿元人民币
工 期:2010年 6月—2018年12月
基本情况:医院整体改造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7万㎡,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6300.9㎡,二期总建筑面积81017.6㎡.其中一期3号住院楼总建筑面积29596.6㎡,其中地上24352.56㎡,地下5244㎡。地上14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56.53m,床位数484床,2010年6月开工,2012年8月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柳州市工人医院整体改造建设一期3号住院楼外立面
医院连廊
护士站
手术室
健康体检部
视频会议室
案例二: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项目名称: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建设地点:柳州市柳南区红岩路四区47号
业 主:柳州市工人医院
建设单位: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投 资 额:3亿元人民币
工 期:2014年 3月—2016年12月
基本情况:总建筑面积63645.69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057.43㎡,地下建筑面积16588.26㎡。地上19层,地下2层,规划床位数为500张。
透视夜景
共享中庭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