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布该院率先实现全预约:所有门诊患者全部实现预约,不管是电话预约、网络预约,还是现场挂号,都将拿到一个候诊时间精确到分的预约号,辅助检查项目也可预约。在一个日门急诊量近8000人次的医院,全预约是如何实现的?近日,记者来到该院实地探访。

  就诊时间精确到分

  上午8时30分,在厦大附一院门诊大厅里,没有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一楼挂号处仅有10余人在排队挂号。大厅里设有6台自助挂号机,老病号吴女士正在自助挂号机上“轻车熟路”地操作。吴女士说,第一次看到这个“大家伙”还很陌生,当时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只要用社保卡或市民健康卡就可以自助挂号,不用去窗口排队,给她演示了一下,果然很方便,现在来看病她都会选择自助挂号。吴女士挂的是眼科的号,挂号单上显示就诊时间是10时10分。吴女士看了一下表,还有一个多小时,正好可以去附近办点事。她说,就诊时间精确到分,对病人是真方便,再也不用眼巴巴地在医院耗一上午了。

  自助挂号机旁边还有自助充值机,如果社保卡里钱不够用了,病人可以自助充值,直接到相应的诊区候诊,不用去收费处排队。

  记者随后来到儿科。这里每天的门诊量高达800人次,加上陪同的家长,过去是几千人在这里打转,孩子的哭闹声不绝于耳,拥挤不说,还极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如今,候诊椅上坐着20多位家长和孩子,秩序井然。墙上贴着温馨提示:预约条上的时间是您的就诊时间,医生一般会在15分钟~20分钟内呼叫看诊,请耐心等候。家长们不时抬头看看宽屏的液晶显示器,上面显示着医生已看到几时的号,自己前面还有几名患者,一目了然。

  每天预约2500人次

  厦大附一院院长杨叔禹说,推行预约就诊是被逼出来的。医院位于市中心,邻近厦门最繁华的中山路,门诊楼的设计容量仅2500人,排队挂号的长龙经常绵延到门诊大厅外几十米。如何把庞大的人流量“稀释”到不同时段?开展预约服务的想法应运而生。

  2006年,该院成立客户服务中心,率先开展预约服务。目前,预约服务系统框架已经建成,具备电话预约、网上预约、自助预约和现场预约等功能,覆盖了门诊预约挂号(包括专家号及普通号)、体检预约以及B超、CT、DR、MR、心电功能、PET、内镜等所有辅助检查项目的预约。

  据杨叔禹介绍,该院目前已开通24条预约电话线路,共有17人负责接听电话,他们全部具有医学护理专业学历并经过严格培训,除提供预约服务外,还承担接听大量咨询电话和病人随访工作。2009年,该院共接听预约和咨询来电80多万人次,呼出通知停诊和回访出院病人服务电话6万多人次,预约确认60多万人次,预约量达到2500人次/天。

  记者当场拨打了该院预约电话“2132222”,几秒钟后电话接通,接线员询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据客户服务中心主任蔡良奇介绍,设立预约电话之初,占线情况是有的,后来医院加大投入,扩充电话线路,目前除了早8时偶尔会出现“坐席忙,请稍候”的情况外,基本都能随时拨通。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外地病人凭身份证号预约

  在厦大附一院的就诊人群中,外地病人占了30%~40%,他们没有厦门本地的社保卡或市民健康卡,常常是赶了一两个小时的路到医院排队挂号,不仅预约不方便,而且极有可能赶到医院已经约不到号了。该院客服中心与计算机中心经过调试,从7月19日开始,外地病人报本人的身份证号码也可以预约,患者到医院门诊大厅的客户服务中心前台确认一下,就可以到相应的预约科室就诊。

  家住泉州的王女士最近正被妇科病困扰,她想到厦大附一院看看。在厦门工作的妹妹就用王女士的身份证号,帮她预约了周一10时10分妇科丁峰主任医师的号,王女士8时从泉州出发,10时到厦大附一院,10时15分就看上病了。王女士很感慨,以前去厦门看病怎么也得住一晚,一大早去排队挂号,没想到现在早上去,中午就可以回家吃饭了。

  预约就诊时间是怎么做到精确到分的呢?对此,该院客服中心主任蔡良奇介绍说,这是通过科学测算做到的。“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看病时间长短不同。比如,皮肤科一般较快,大概只需要10分钟,而肿瘤病人病史长、片子多,可能需要20分钟。医院按照不同科室的特点,科学设定预约时间段,最大限度地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

  蔡良奇介绍说,该院还会根据当前的门诊量、季节、气候等因素,提早一周对下周普通门诊的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出诊医生数及普通号的发放量。同时,每天还有专人对当天的门诊量实时监测,当某一时间段的挂号量突然增加时,该院将及时调配医生出诊。

  新举措要求医生必须准时出诊

  蔡良奇坦言,预约精确到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给医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医院大会、小会讲预约,反复“洗脑”,灌输预约服务的理念,医生们都接受了“不能让病人等那么久”的观念。目前,90%以上的医生能做到让病人在候诊20分钟内看上病。

  心内科博士黄峥嵘说:“新的举措要求医生更有时间观念,必须准时出诊,对医生来说是一个约束。心内科通常看一个病人需要5分钟~10分钟,遇到特别复杂的病人,我就先把其后预约的病人请进来,告诉他,前面这位病人病情比较复杂,要占用多一点时间。跟病人沟通一下,他们是能理解的。”

  据蔡良奇介绍,一般选择上午到医院看病的有5000多人次,占了七八成,究其原因还是病人担心下午专家不出诊。该院就开始动员科主任带头下午出诊。放疗科主任林勤原来一周只出一次门诊,现在增加了周二下午出诊。很多专家还主动提出延长门诊时间,如放疗科王丽琛副主任医师上午的门诊从原来的8时~12时延长到13时;皮肤科林维嘉副主任医师将下午门诊时间延长1个小时;妇产科邱娜璇主任医师把门诊时间延长45分钟。

  厦大附一院还将在今年国庆节前,推出自助打印发票业务,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病人可到自助机上打印发票。这样一来影响患者就医感受的4个环节——挂号、看病、检查、结算,在厦大附一院均将有所改善。

  对话院长杨叔禹——

  不重服务 必失市场

  记者:有医院管理者认为,对于不愁没病人的大医院来说,预约服务是个可做可不做的“选答题”,您怎么看?

  杨叔禹:开展全预约服务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既需要医生调整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也是对医院诊疗流程的彻底改造,需要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希望将来可以建成“预约型零排队”医院。预约服务不仅方便病人,也便于医院宏观调控、实现科学管理,还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扩充门诊量。医院近几年累计投入了近2000万元建设数字化医院,这笔钱花得值!

  记者:把医生的诊疗时间固定了,会不会出现医生片面追求看病速度,而忽略医疗质量的现象?

  杨叔禹:不会。每个医生的诊疗量是根据专科特点和病种特点,再结合个人习惯,经过动态监测合理安排的,前提是保证诊疗质量。医院还会随时根据临时出现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实在看不完,医院也会建议医生减号。

  记者:同城的长庚医院开业已有2年多,门诊量已从开业初期的200余人次增加到1000多人次。其“鲶鱼效应”正在逐步发挥,这是不是也促使厦门的公立医院更有危机意识?

  杨叔禹:我经常说要居安思危。一所医院形成品牌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历史积淀,但是要“滑坡”也就几年光景,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必须扬长避短,既保持学科优势,又加强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