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物信号传导研究室主任
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冯世良: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记者:公立医院目前的改革方向,是否能较好实现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王红阳: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仅需要发挥好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的职责和市场在非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医改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成功的。
冯世良:医改方案放开多种资本进入,可以实x现病人分流。公立医院腾出手来,更好地体现公益性的特质。公立医院就应该是解决老百姓基本医疗的地方。公立医院只能走“平民路线”。富人当然有购买高端服务的自由,但请到民营医院去买。让高端医疗占用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势必降低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葛均波:我觉得应该把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和公益性医院、赢利性医院区分开来。不是说所有的民营医院都是赢利性的,国外许多大公司和教会、团体也都在办公益性医院。但公立医院既然是国有资本,理当为老百姓服务,要体现其纯公益性。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目前也存在一些困境,此外包括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医生多点执业、允许10%特需病房等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
葛均波:《意见》出台,意味“以药养医”的格局将有所改变。但《意见》若需推广至全国,则需要巨大的公共投入。中央虽计划在2009—2011年间,在医改上投放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机构改革将占其中4000亿元,这笔钱分摊到全国范围其实并不多。此外,基本药品目录实行零差价,但市场经济时代药厂不做无利可图的事,如何保障老百姓能买到便宜的药?正在制定中的临床路径,也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问题都需要活学活用,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