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管理论坛秉持“传播健康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宗旨,肩负“传播健康理念,筑就健康长城”的使命,承载着中国健康管理领域不尽厚望。是著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行业巨头,共同演绎思想交融与共享、理念传播与借鉴、模式分享与创新的广阔舞台。

  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于2011年4月17日上午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会期3天,4月19日结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卫生部原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蒋作君;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张秋俭;卫生部原纪检组组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陈贤义;卫生部人事司原司长、国务院参事秦小明;卫生部人事司副司长张闽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宗淑杰;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罗玲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的卫生医疗机构代表、健康管理研究者、体检机构代表、健康管理从业者以及健康管理投资机构等各界人士共500余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大会执行主席宗淑杰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宣布论坛开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顾秀莲指出,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仅是社会民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有效保障国民健康,维持和促进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明智选择。

  她讲了三个方面,首先关于职工健康。职工健康是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维护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包括企业和职工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企业应该在职工中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等活动,把职工健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卫生防病的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意识。同时,也希望健康管理专业机构在维护职工健康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第二关于少年儿童健康。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战略工程;关系到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薪火相传,是一个希望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一个民心工程;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page]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可靠保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四有”新人。

  第三关于社区健康服务。健康服务是社区卫生的重要内容,社区卫生工作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推手。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落实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强化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扎实做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体检、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社情民意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开幕式上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秦怀金司长还带来了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的书面讲话。

  刘谦副部长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速,生活方式变化巨大,各种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日趋复杂多样。传染病的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据调查,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因病死亡总数的80%以上。这些都对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医学模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他说,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推进三年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着力点。通过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方面让全体城乡居民免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利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也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另一方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重心切实转向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网底功能,实现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今年,中央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落实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要求广大卫生工作者不断强化健康管理理念,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少得病、晚得病、小病不拖成大病,逐步提高健康水平。

  他强调,在切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抓住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机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推动实现健康管理。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重大机遇。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必须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健康问题的主动管理,也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如何提高健康管理技术水平,拓展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健康管理行业面临的一些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page]

  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作了题为《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的主旨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作了题为《与其被动等病来不如主动管健康》的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11中国健康产业诚信宣言”发布仪式。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创办五周年《健康之春》文艺晚会和2011中华健康管理促进联盟工作会议。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洪欣,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北京市体检中心原主任杜兵,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演讲家万承奎,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健康管理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西木,北京医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金大鹏,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著名健康运动专家赵之心,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卫生部全国健康巡讲特聘专家杨凤池,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吴海云,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黎刚,元化医疗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CEO、总裁赵雷,沈阳大健康科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温海彦,美年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北京炎黄天赋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凤玲,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启斌等数十位知名学者、专家及健康管理行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提升健康管理纵深发展助力健康幸福社会建设”,就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十一五”历程及“十二五”发展前景,健康管理科技投入,最新健康管理研究成果等展开深入的探讨。

  中华健康管理论坛自创办以来,以提升国民健康、促进健康管理行业发展为主线,开展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活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健康领域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最具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的学术品牌活动之一。本着“传播健康理念,筑就健康长城”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健康管理行业的积极参与。

  “十二五”期间,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将以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为己任,与健康管理行业同仁同发展、共促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将不断推进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良性发展,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