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经验证明,医院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手术室作为医院的核心组成部门,在医院职能中承担了艰巨的任务。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诊断、治疗和紧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场所,是直接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部门。手术室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之上,对患者的医疗风险很高。手术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决定患者的康复甚至性命的存亡。手术医疗器械越来越高科技化、复杂化,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确保手术室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安全,是安全、成功、高质量完成手术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我国医院手术室在规模、技术能力、装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许多大医院在医疗仪器设备方面的配置已非常的先进和完善。但我们同时也认看到,目前国内对于临床环境下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医疗机构只重医疗仪器设备数量不重质量,缺乏对临床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和质量监管。为此,本文以探讨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为目的,提出建立一套手术室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监控体系,以实现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的规范管理与安全使用。

  一、管理体系

  2010年1月18日正式发布 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提到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手术室风险管理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手术室医疗器械临床质量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对手术室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提高手术室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安全。

  (一)管理体系的构成

  1.管理目标

  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手术室医疗器械在手术室中可以安全和有效地运行和维护,保证手术质量,以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2.管理结构

  设立三级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质控技术中心——临床使用科室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领导组成,成员由来自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是总体指导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进行监督与审核。

  质控技术中心主要由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技术员、本专业研究生组成。负责对手术室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和对具体方法与方案的研究与改进。制定工作计划、作业流程、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和具体实施技术方案。

  临床科室—手术室,由护士长负责,规范手术室医生、护士对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和简单的维护。

  3.规章制度

  建立涵盖医疗器械需求、计划、采购、评估、安装、验收、培训、使用、维护、维修、计量、报废等环节的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安全,以实现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全程控制;

  4.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的采购论证、安装验收、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检测评价等环节中的有关具体指标、参数、性能描述和程序要求,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二)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借助过程管理方法,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PDCA循环,PDCA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简称。PDCA循环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适用质量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通过风险分析手段,首先分析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危害,针对各种风险研究措施,制定PM/检查/培训等对策和计划;按照预定的计划认真执行;通过检查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要素,检查执行的效果,分析评估结果,重新调整改进措施,以达到新的安全管理目标。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三)管理体系的监控与审核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通过实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内部审核:检查、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过程是否按计划有效实现,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目标所做的系统地、独立地检查和评价,根本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管理评审:是对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的要求,以及体系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是否适宜等所做的综合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要素,与检查监督构成了体系的三级监控。

  二、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的对象是过程,即从需求、计划、采购、评估、安装、验收、培训、使用、维护、维修、计量、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对象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为使监控对象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包括技术和方法。

  表1:手术室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

环节

风险来源

控制方法

执行部门

需求

非合适需求

需求分析

临床科室,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评估

不完整评估

综合评估

临床科室,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采购

不合格厂家

查验资证

器材科

安装

不安全安装

安装监督

厂家、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验收

不合格产品

检验、计量验收

临床科室、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培训

不合格资质与培训

查验资质、信息反馈

厂家、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使用

器械缺陷、故障

非规范使用

系统升级

故障记录上报

维修维护

实施预防性维护

规范使用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临床科室

维护

不完善维护

规范维护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维修

未维修完好

维修事故

维修后质检

事故上报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计量

检定不准确

计量检测

计量组、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评价

信息缺失

评价不完整

信息查找

综合评价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报废

报废评估不当

报废后处理不当

规范报废评估与后处理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

 

 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图1 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维护流程图

  对手术室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环境体系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手术室整体硬件的安全状态。
        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图2:手术室设备状态监测流程图

  三、数字化平台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数字化平台来对手术室医疗器械、手术室环境体系、手术室安排进行全程监控。让手术室在手术准备、手术进行和手术完成之后都能对手术室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手术室环境参数和手术信息进行查看和监控,实时了解手术室医疗器械信息与配置状态、器械质量安全状态、维修维护历史和使用记录。

  四、结束语

  手术室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实施了科学的管理,规范起使用程序,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对手术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张叙天 刘胜林 张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学工程研究室 武汉 4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