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去年11月为100多个急救站配备急救摩托车380辆,但据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透露,迄今为止,这些急救摩托车没有出诊过被闲置了半年。(来源:京华时报 )
时间就是生命,特别对于急诊病人来说,早一秒得到救护,病人就能早一秒脱离病痛,某些关键的一秒甚至关乎生死。120医疗急救电话的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病人最方便快捷的得到医疗救护。随着现代机动车辆增多,120急救车的快捷性已经被日益拥堵的交通所掩盖。为了解决因交通拥堵延误救援的难题,河南郑州效仿香港、北京,在2010年为100多个急救站配备急救摩托车381辆,这也是2010年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但现在看来,“实事”并没有办实,这381辆急救摩托车已经被闲置了半年。
从去年声势浩大的急救摩托车发放仪式再到现在闲置半年的现状,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在我们眼前上演。急救摩托车高调亮相后随即陷入沉寂,到今天又引起轰动,可悲的是轰动的原因不是出车了多少次、救了多少生命,相反,这些被民众寄予厚望的急救摩托车利用率几乎于零,有的车塑料保护膜都还没撕,“急救”的使命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当地医院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苦衷:不是不想用,而是没法用。原来急救摩托车迄今没有配上急救设备,这样一来急救摩托车只能充当交通工具作用,它的“急救”功能不能体现;其次,郑州现行法律是禁止摩托车上路的,但是政府又给医院配备摩托车,这让医院很为难。本是合法的医疗救护和现行的交通法规相驳,急救摩托车不能上牌照,要是勉强上路的话说不定在急救病人的途中被交警拦下,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救护时间。
以此看来,单把造成摩托车闲置的罪名安在医院身上是对医院的不公。客观地说,急救摩托车闲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政府难辞其咎。急救摩托车是2010年政府为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摩托车没有发挥其原本的作用,这就说明“实事”没有办实。即使2010年已经过去,2011年又有新的实事要办,但是郑州政府也应该关注以前实事的实施情况,不能虎头蛇尾,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郑州不允许摩托车上路,但既然效仿香港北京引进了急救摩托车,就应该“特事特办”,让这些急救摩托车名正言顺的上路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急救摩托车没有发挥作用也是医院不积极的后果。急救摩托车没有急救设备、车没上牌照、没有驾照这些都是医院列出的摩托车被闲置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摩托车没有收费许可,出诊就要赔钱,医院当然不积极。120救护车是允许收费的,而急救摩托车现在没有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这就意味着出车不能收出车费,如果出诊就会赔油钱。这些原因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不要忘了,医院不是盈利机构本,经济因素不能成为耽搁救人的借口。本应医病救人的医院却因为没有收费许可就把医疗资源白白浪费,宁愿闲置也不愿意让病人得方便,实在让人心寒。
根据对郑州市各个急救站的采访,多数急救站的负责人认为,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配备急救摩托车确实很有必要。381辆摩托车已经被闲置了半年,现在追责倒是其次,亡羊补牢,让这些摩托车不再睡大觉,尽快跑起来发挥急救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