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医学科是ll缶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也负责检验医学系各专业课的教学,检验医学科各专业组组长均为硕七导师或博士导师,同时兼任检验医学系各专业课负责人,为“科系合一”管理模式。实行检验医学专业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医疗和教学协同发展

  1.1 医疗促进教学

  实行“科系合一”管理模式,各专业组组长结合检验医学科各专业组检验工作的实际内容。对各专业课的理论和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检验医学多媒体素材库,如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组建立了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图谱库,临床检验基础组建立了血液、体液标本常见细胞、寄生虫或其他有形物图谱库,临床血液学检验组建立了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和骨髓涂片图谱库。各专业组还结合临床标准操作程序,参照大纲要求,编写相应的基本技能操作规范,进一步拍摄系列视听教材。挑选临床典型病例,各专业组分别建立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案例库。

  理论课教学均由检验医学科硕士以上学历且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结合目前检验医学科开展的项目选择授课内容,坚决避免直接使用网上下载的相关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使用往年的课件,而是在各专业组已经建立并不断更新的教学素材库中,选取需要的各种素材,不断更新完善多媒体课件。通过医疗促进教学,参加理论课教学的所有教员,在学校督导团听课后的评分中,70%人员评分90分以上,其余人员也均在80分以上。

  对实验课教学进行系列改革,选取检验医学科各专业组检验工作中最常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实验课授课的重点。

  建立教学开放实验室,由学员根据自己练习的情况,报名参加开放实验室,在晚上加练基本操作技能。各专业课均开设系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贯穿上述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及理论课要点,在实验课中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拓展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促进医疗

  检验医学系只有10名专职教员,重点负责日常管理和教学实验室管理及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准备工作,参加理论课授课的教员主要由检验医学科人员兼职完成。通过参加理论课教学。查阅和学习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为检验医学科各专业组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的编写及完善提供了基础,每年底检验医学科均组织各专业组修订SOP,保证各项操作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结合检验医学科各专业组实际工作情况,编写实习生、进修生和研究生实习培训手册,主要包括各专业组开展的检验项目及各台仪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点,上述培训手册也可用于检验医学科新进人员的培训。

  2医疗和科研协同发展

  2.1 医疗促进科研

  各专业组组长均为硕士导师或博士导师,每年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在检验医学系建立了科研实验室,配备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仪器,检验医学系专职教员中有4名博士毕业,负责建立和维持科研实验窜的技术平台,协助指导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基本技术平台。各位导师均紧密结合检验医学科医疗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开展基础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临床微生物学组,开展了临床多重耐药菌新类型耐药机制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大量菌株满足了科研的需求,目前已发现多种新类型耐药机制。临床免疫学组开展了新类型肿瘤标志物的循证检验医学、诊断试验评价及试剂盒研发。临床生物化学组开展r生化检验仪器的评价、新类型仪器的研发。临床分子生物学组开展了临床难培养难鉴定病原体系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医疗促进了科研,为科研提供了思路和大量的临床标本。在保质保量完成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检验医学科部分仪器在晚上也用于科研工作,如流式细胞仪、免疫电化学发光仪和荧光定量PCR仪等。

  2.2科研促进医疗

  科研工作也促进了医疗工作的质量,如循证检验医学、诊断试验评价促进了临床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检验仪器的系统评价及比对研究,促进大型检验仪器的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研发的新仪器和新诊断试剂盒可用于检验医学科的医疗工作,提高了医疗质量。与检验仪器生产厂家联合研发出快速生化检验箱,可用于急救现场使用。与试剂盒生产厂家合作研发出系列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已经申请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3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

  3.I教学促进科研

  理论课教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均有自己较稳定的科研方向,在分配理论课讲授内容时,根据教员的科研方向,安排讲授相关理论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也促进了科研思路和科研选题。

  对各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教学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各专业组均申请J,院级、校级教学改革课题,部分专业组还申请到了卫生部和教育部等省部级教学课题,如临床微生物学组申请到卫生部“十一五”视听教材建设课题,制作《临床细菌学检验》系列视听教材,已完成3部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各专业组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经验,撰写了大量教学改革论文,近几年已经发表30多篇,获得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教学中收集最新参考资料,为科研选题也提供了参考。如耐药机制的研究一直是I艋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教学中,每年均要查阅和收辑新的耐药机制相关资料。对于科研选题有很大帮助。

  3.2科研促进教学

  要求本科实习生在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实施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均由理论课教员担任,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根据学员的兴趣,双向选择,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

  结合检验医学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开展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各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改革,如检验医学科仪器系统评价和比对试验、检验项目的循证检验医学和诊断试验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等。

  目前各专业组均建立了相应专业课的教学网站,将各专业组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果放于网站上,以教学改革的成果为主,分别将多媒体素材库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放于网站上,目前已经有l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建,辛萍,王忠宽,等.浅谈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对医学教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8,8(21):1269-1270.

  [2]王元松,刘成玉.临床技能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115—116.

  [3]王巍,王声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研究型大学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53—555.

  [4]潘燕霞,余涓。焦海霞.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教学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