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1990年以来先后购置了腹腔镜、胸腔镜、电切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输尿管镜、TPS电动仪器、C形臂X线机、神经外科显微镜等先进精密的仪器,通过多年来的管理,精心的维护和正确的使用,使这些仪器在手术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手术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手术室设备仪器管理内涵
1.1 现代管理基本理论
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出更多、更好、可见的效益,能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贡献。
1.2 根据现存问题确立管理理念
1.2.1 存在的问题
(1)帐目不清,物品使用混乱;
(2)操作不熟练,操作程序错误,造成设备仪器自动控制程序混乱或损坏;
(3)使用保管不当,缩短了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
(4)发生故障得不到及时彻底排除和维修,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2 措 施
2.1 建立仪器使用保管制度
2.1.1 按仪器的价值分类
对万元及10万元以上的仪器,分别建立设备档案,内容有仪器的中英文名称、机型、生产厂家、购置时间、价格、仪器配置目录及责任保管人,每年和院设备科清点审核1次。
2.1.2 建立设备仪器保管卡片
此卡片详细记录仪器的明细资料和常规操作使用程序。
2.1.3 建立仪器使用保管维修登记簿
写明责任保管护士姓名,记录每次使用运转及维修情况,记录内容有日期、使用医生、巡回护士姓名、收费情况、材料消耗情况、设备仪器运转情况、故障维修情况,将保管卡片和使用保管维修登记簿一起挂在仪器上。
2.1.4 设备仪器按其功能分别放置在固定的地点
椎间盘镜固定放置在骨科手术间,神经外科显微镜固定放置在神经外科手术间。保证使用及时、方便,防止由于来回搬动造成意外损坏。
2.1.5 护士经培训后方能操作使用
使用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经培训的护土和医生不准单独操作使用。
2.1.6 妥善保管各种设备仪器,加盖防雨绸布套,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仪器中。
2.2 培训护理人员
每引进仪器时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熟悉部件的功能,熟练操作程序,同时确立由护师以上专业护士担任责任保管护士。
2.3 确定医疗器械科工程师的工作责任
器械科固定专人全面负责手术室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在每日上午设备仪器使用高峰时期,巡视手术间,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保证仪器正常运转。腔镜及配套的器械在每次使用后由护士保养,仪器由工程师每年保养1次。
3 将设备仪器的管理纳入科室管理
3.1 强化护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认真执行设备仪器的管理规定,做好使用登记。
3.2 把仪器使用常规作为专科考试的内容之一,反复强化训练。考试成绩与科室星级考核挂钩。不及格者扣除相应的分值并在当月补考。
3.3 科室星级考核质控成员每周2次检查使用登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按星级考核标准扣除当事人相应的分值。若因保管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视情节的严重情况和仪器的价值给予处罚和赔偿。
3.4 医院指派的工程师为专业固定人员,受手术室和器械科双重领导,工作业绩由手术室每月反馈到器械科,由医院每月发给奖金。
4 体 会
4.1 加强手术室仪器的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合理使用物力资源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而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更是巨大的。我院10年前引进的腹腔镜、电切镜等已为1 000余例患者解除了病痛。
4.2 手术室仪器管理使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化,由于责任到位,使用合理、方便、快捷,杜绝了由于管理不善或突发的仪器故障影响手术的进行。
4.3 由于加强了护士对仪器使用操作的训练,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技能,减少了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同时由于和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挂钩,也使护士加强了责任心,降低了由于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的仪器损坏几率。
4.4 对仪器的使用维修进行登记 将仪器的使用维修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有利于设备仪器的成本核算,为医院更新设备仪器提供可靠的经济依据。设备仪器常见故障记录情况,对仪器操作人员可提供信息,特别是有助于护士在夜间工作排除故障。
4.5 固定在手术室的工程师,能帮助排除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故障,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由于加强了对设备仪器的保养,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降低了故障率。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0.7
[2] 李杨,王玉玲,王美萍, 等. 中国医院管理, 1999, 19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