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经济学着眼于如何在整个社会中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而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组织目标为社会责任最大化,医院提高效益是以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为前提的。因此挖掘医院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管理方法提高医院效率已成为当前各医院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缓冲病床是为了解决患者在某时段的大幅度波动而引起医院资源利用不能充分优化和医院经济效益降低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一、原因分析

  缓冲病床是相对专科病区而言的,病人分诊进入时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病区有较严格的要求,只有符合本病区预先设定的疾病范围才可以进入,而缓冲病床是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接收病区能处理的任何疾病的患者。执行缓冲病床管理方式有下列因素:

  (一)卫生行业的不确定特征

  卫生行业的不确定特征导致供给需求的不确定,服务对象在未来某时间内对其他健康状态和卫生保健的需要存在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从个人观点来讲卫生保健需要有不规则性。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患者通常不知道各种治疗方案的预期结果。而且在多种情况下,医生本身不能肯定治疗方案的结果。因此卫生行业供需的不确定性,从根源上导致医疗资源利用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综合性医院病区形成“壁垒”

  综合性医院一般按照临床学科的不同划分病区,而且有越分越细的趋势。为了保持专科特色,患者的分诊入科也相对的划分比较严格,各病区之间无形中形成一道较强的“壁垒”。

  (三)患者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伏不定

  现有的病区是按常态下,各病种就医情况及医院客观容量来设置的,并配置相应数量的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和病床、空间等。但在某一时段内,患者的多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季节性变化,医生的知名度,重大政策的影响,重大活动,该病区所属学科地位的变化,不同医院相同科室的竞争等,这些因素都与病人量密切相关。

  (四)患者量波动产生的效应

  由于影响患者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患者的预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病区划分相对严格而波动时又不能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从医院的整体上来看,在某一时段就会有部分病区的病人量过低,处于空床状况,使医疗资源闲置浪费而影响经济效率。相反,也会有某个病区的患者量过高,甚至人满为患,出现加床现象,也可能会使一部分患者流失,同时也会因为病人多而影响服务质量,导致病人满意度降低。

  二、实施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制定了两种缓冲床的基本执行方式,这两种方式,可以分阶段实施,解决不同季节和不同性质的病床使用不平衡的问题。

  (一)固定式缓冲床

  固定式缓冲床是根据医院学科分布情况,以便利快捷为主,将指定位置设定为专门的病区。固定式缓冲床最好设置在各专科病区的中央,方便转入或转出。我院就将固定式缓冲床设置在内、外科病区的中间层。

  (二)非固定性缓冲床

  非固定性缓冲床是指不另设专门病区作为缓冲床,将同类所有病床在符合条件时均可成为缓冲床。即当同类病床中有患者超出了其负荷能力的病区时,其他有空床的病区即成为缓冲病区,相应将患者转入缓冲区进行治疗。

  三、财务分析

  医院实施缓冲病床管理,减少了患者量波动的影响。从财务管理方面分析其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杠杆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实施缓冲病区管理后,使当期患者增加,即将当期前来就医的患者尽量多的收入医院内进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平均医疗单价、单位平均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因此随着就医患者数的增加,会使单位固定成本减低,从而提高医院单位患者就医所获取的收益,并使总收益的增长率大于医疗收入的增长率。

  (二)减低总成本作用分析

  实行缓冲病区,通过其调节与分配,减少了病fxI床位使用情况发生过高或过低的状态,从而使医院的总成本得以降低,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减少了病区空床情况,从而减少了一些无效管理支出及浪费。例如,一些存贮成本的降低,备品跌价损失的减少,医疗设备技术性淘汰风险损失的降低等,最终导致医院总成本的降低。二是减少了病区超负荷运转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因医疗安全问题带来的意外损失,如因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而产生的赔款等。

  四、效果分析

  经过分析,医疗经济学衡量产出的单位多种多样,包括货币、死亡率的下降,在保障一定生命质量前提下患者剩余生命的延长,患者满意度的提高等等,所以在分析实施缓冲病床方法使医院经济效率的提高的同时,除了可用货币作为衡量的指标外,还会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医护人员的全面发展,优化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医院实施缓冲病区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率,扩大了专科病区的收治能力,同时对缓解病人阶段性入院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俞炳匡.医疗改革的经济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51-52.

  [2]朱云才,朱湛.公立医院双向定量考核初探[J].医院院长论坛,2009,6(3):28—30.

  [3]史高松,许风娟,侯树山.对建立缓冲病床提高医院经济效率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37—638.

  [4]Sherman Folland,Allen C,Goodman.Miron Stano.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16.

  [5]魏亚平,齐庆祝.基于杠杆原理的医院财务成本习性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383—384.

  [6]高克菊,于润吉.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案例分析[J].医院院长论坛,2009,6(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