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硬件技术保障,医疗急救设备是医疗设备中风险因素较大的设备,它分布在与临床有关的各个科室,及时抢救急诊病人和各临床科室出现紧急情况的住院病人,仪器待用状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乃至医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医疗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质量监控,从医疗急救设备的配置、使用、维修保养及质量监控人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求得最佳的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减少临床急救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l 合理配置

  医疗急救设备是医院的常规设备,主要包括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呼吸机、输液泵、注射泵等。这些设备在应用方面有以下3个特征:①必须符合临床物理工程标准,保证完好的待机状态;②可通用性,各临床科室包括门、急诊都可使用;③使用效率和效益比较低。按规定医疗急救设备必需常备并处于完好状态。一方面,就单一科室而言,病人急救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急诊除外),在大部分时间中,急救设备多处于闲置状态,急救设备使用率低造成效益低;另一方面,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病人发病周期不同,造成各科室设备的使用率高低不齐;再有就是医院对医疗急救设备的需求量随季节波动,尤其在秋冬换季季节,疾病发病率突增,门急诊、病房对急救设备的需求量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各临床部门纷纷感觉仪器不够用。所以,急救设备如何合理配置变得很困难,这也是许多医院设备部门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配备不到位,就满足不了医疗需要,造成抢救延误,波及生命;配置过量,必然造成医院资金紧张,部分设备闲置,引发不必要的经营成本上升。因此医疗急救设备的合理配置十分关键【1,2】。笔者所在医院根据临床科室具体情况,采取各临床科室自行合理配备和医院设备租赁中心有偿辅助调配的方式,既可为医院节省大量的资金,又可以满足各临床科室的医疗需要,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3】。譬如抢救中心、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呼吸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脑系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这样的地方一定要视其床位规模,配备必要的诊断、治疗、监护的重症急救设备,实时监测危重病人的生理参数,其他病房需要时,可以与医院设备租赁中心联系。医疗设备租赁中心配备设备可实行逐步添置策略,动态观察各临床科室需求,科学决策仪器设备的配置数量,将医院资金用在点子上,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规范操作、定期培训

  (1)由于医疗急救设备品种多,品牌型号不一,医护人员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有别,所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是保障医疗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的第一步。每个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要从设备使用说明书中概括出来,将其打印、塑封,贴在仪器设备侧壁或放置仪器设备的推车上,使用人员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2)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急救设备使用、保养方面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仪器设备性质、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仪器。在使用操作、清洗消毒、妥善保管各个环节定期培训,为避免流于形式,可建立技术技能培训考核制度,操作人员通过考试方能上岗,考核成绩纳入个人晋升考核业绩。促使操作者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减少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设备故障。

  (3)定期对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4】。技术培训途径有两种:①输送到培训班培训;②在购置设备时,厂家给予培训【5】。医院更注重厂家培训,将能否定期对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作为考核设备供应商能否中标的一个条件。培养院内维修队伍,提高维修医疗急救设备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搭建院内维修人员与厂商技术部门咨询、沟通平台,以便更加及时、准确地反馈设备的故障状况,获得最快、最经济的排除故障方法。维修管理以预防维修为主【6】,预防维修是指医疗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的保养及检测,属超前维修。科学制定预防维修计划可使维修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设备维修人员要按计划实行定期巡查,预防性维护,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故障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突发故障和潜在不安定因素,防患于未然,提高医疗急救设备的使用率,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旦出现故障要及时、迅速地恢复急救设备的功能和状态。要做到维修设施、设备完好,备件、工具等质量良好,数量充足,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有效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

  (4)医疗急救设备的管理以信息为依据【7】。使用人员应随时记录仪器的使用时间和状况,以供保养维修时参考,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记录发生故障的时间、使用人、故障表现、报修情况;设备维修部门应认真填写设备维修服务报告,如科室名称、设备名称、维修日期、故障现象、检修情况、故障原因,更换的零件、维修费用(自修配件费,外修维修费);设备租赁中心要详细记录设备租用服务单,如租用时间、使用科室、设备名称、租出前性能检测、使用中设备状况、交还日期、交还时设备性能。设备租赁中心每天向医院提供报表,报出每天租赁中心设备动态。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掌握设备的质量状况,为设备的使用与保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安全管理

  对医疗急救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保证病人、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的安全。要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进行医疗急救设备的安全风险分析【8】。如用于生命支持和功能代替的呼吸机,其安全性、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对处于昏迷、麻醉状态的病人实行监护的监护仪,病人对产生的微电击或电灼伤无法正常反应;还有多台医疗急救设备连接使用时,可能对病人身体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同医疗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参数设置不当造成的风险;仪器设备的计量失准引起医疗差错;设备保护装置、报警装置失灵造成的安全性风险;悬空放置的设备的安全固定风险,等等。清楚地认识医疗急救设备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保护措施。

  医疗急救设备的供电系统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接地装置和地线(一般仪器要求地线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0.1 Ω),必须使用带地线的三相插头,定期检查安全接地装置是否正常,设备外壳与地线是否连接可靠;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严格执行国家持证上岗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急救设备的操作规程,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对悬空放置的设备要随时检查其安全稳定性,防止设备长期使用,因移动、牵拉造成的螺丝松动、断裂造成砸伤病人的事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前的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还有做好一些滤网的清洗及消耗品的定期更换;医疗急救计量设备应定期计量检定。

  4严格更新换代和淘汰报废制度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急救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了医疗急救设备的更新换代。部分技术性能低劣、配置落后、使用年限较长的医疗急救设备将被淘汰报废19J。医疗急救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急救设备报废要慎重,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设备的物理耐用寿命和经济耐用寿命两因素考虑,做到该报废的严禁继续使用,不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不得轻易报废。

  一般允许以下几种常见情况报废设备:①设备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故障率高,经反复维修后仍然出现故障,已影响正常工作;②设备未达到使用年限,因故障频繁,运行费用过高,设备维修成本接近或超出设备原值50%;③因设备结构陈旧,技术性能明显落后,严重丧失精度,继续使用将会影响临床诊断率和治疗结果;④设备维修因厂家无零配件供应,造成无法修复。

  医疗急救设备的报废程序一般由临床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维修工程师现场检查核实后,在记载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的科室申请单上签写意见。

  如同意报废,还会注明设备是否留维修部门作为配件,之后将申请单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批复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报废申请单交设备处销账和存档。对未超过使用寿命、仍能使用、只是不能满足科室临床发展需求的设备,建议根据需要实行院内调配,或者赠送给下一级医院使用。

  5对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实行全面监控

  医疗急救设备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仪器设备,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对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实行全面监控,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医疗急救设备性能稳定【10】,保证病人的医疗疗效和安全陛。医院应组织建立专业的医疗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监督体制,利用专用的计量工具对有些涉及病人安全和疗效的重要设备进行质量监控。譬如除颤仪是急救设备,属三类产品,定期用专用的能量检测系统检测除颤放电能量,记录相应数值,计算其误差率,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检修,确保机器的完好率和准确度;同样,监护仪的心电、血压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所以每年对监护仪要进行一次计量检定,并做好原始记录记人档案,对检定合格的监护仪贴上合格标签。对于出现故障的监护仪,维修工程师维修后要对监护仪进行心电、血压检测,合格后方能交给I临床应用;自动注射泵、自动输液泵要定期对其输出量进行校核,测试其各个报警功能,有效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加强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离不开计算机的科学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医疗急救设备管理,都以零散的状态由不同的部门(设备采购部门、临床使用科室、设备维修部门、财务及成本核算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分别管理,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数据信息利用率很低,不能形成一个综合的设备信息。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应该有一个全面管理的系统软件,把上述医院内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各个部门及所关心的数据尽量综合在一个系统内,尽可能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其系统功能模块如图l所示。
加强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的探讨

  医疗急救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多种信息输入、查询、编辑、统计、输出功能。用户登录需要确认身份,根据访问权限,决定可以使用的功能。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厂家、购入日期、使用科室、金额;临床使用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使用科室、具体使崩地、启用时间、日期、检查费用、病人数、月收入、月消耗,故障发生时间、使用人、故障表现、报修情况;设备维修维护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使用科室、故障现象、检修情况、故障原因、更换的零部件、维修费用、设备维护保养时间、保养费用;设备租赁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租用科室、租用时间、租用前性能检测、租用中设备状况、交还日期、交还时性能检测、费用核算;成本核算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使用科室、贷款金额、扣除奖金、月还款;设备资料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使用科室、卷宗号、资料名称、卷数、立卷日期和设备说明备注。医疗急救设备的计算机管理实现了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为医院各管理部门提供医疗急救设备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小结

  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医疗急救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减少临床急救风险,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急救设备使用单位和工程技术维修人员三方的齐抓共管,共同协调、互相支持。要不断提高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共同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使医疗救治更有效,使医疗纠纷和事故降到最低点,更好地为广大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戚仕涛,汤黎明,朱兴喜.医院医疗设备质最控制体制建立的必要性【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70—71.

  【2】侯晓明.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促进效能发挥【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66—67.

  【3】刘晓华,贾兆山.设备租赁中心管理模式【J】.中困医疗设备,2008,23(6):79—80.1

  【4】张红远,张祖进,李辉.论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79—80.

  【5】贾小娟.在用医疗仪器设备质量保证1:作中的问题与分析[J】.中困医疗设备,2008,23(8):76—77.

  【6】陈柱,杨玉志.预防性维修在呼吸机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8l一82.1

  【7】王丹,刘宇静,王学林.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监控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67—68.1

  【8】钱英.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探讨【J】_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95—96.

  【9】于京杰,戚仕涛,王羽.医疗设备报废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73—74.

  【10】汤黎明,吴敏,刘铁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