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举证倒置”,是要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增强法律意识,讲证据,讲事实,从而提高对医疗事故的抗击能力。近年来由于手术室设备的原因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不断增加。现就手术室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分析如下:
1 手术室医疗设备器材引致医疗事故差错原因分析
手术室医疗事故或差错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单纯的人为因素,如手术中材料、器械遗忘在人体内,只要采取加强管理、教育等措施,引起事故或差错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减少:而另一种是与医疗设备有关的因素。随着医疗设备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与设备有关的医疗事故或差错数量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医疗的材料、设备、技术、使用等因素,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及使用就更加复杂。
1.1由医疗设备直接引致的事故。即因设备本身所致的医疗事故
1.1.1手术室医疗设备设计方面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设备器材选材方面的问题.如植入人体的材料可能对机体有伤害;另一种情况是设计不合理。如医疗设备电路布线不合理,或者散热设计不合理。在仪器大功率使用时引起设备故障、短路、失火等。
1.1.2医疗设备器材质量方面原因:不论国产、进口医疗设备器材,均可能存在质量低劣或不合格的情况。质量低劣或不合格的器材必然会影响到诊治患者的结果。因而存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差错的隐患。
1.1.3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设备使用周期较长,严重老化,或维护不善,均可引起医疗事故。如监护仪故障引发医疗事故,钢板安装多年后折断,手术推车、手术床的故障造成患者坠床跌伤等。
1.1.4其他原因:医疗设备精确度、准确度下降致诊疗失误造成医疗事故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2由医疗设备间接引致的医疗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通过医疗设备引致医疗事故或差错。
1.2.1人为错误:一是与使用规则有关的错误。设备器材应用不当.操作人员对设备器材适应证、禁忌证了解不够,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因为误解而使用错误的规则,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二是与知识有关的错误。通常在解决问题时除了对设备器材适应证、禁忌证了解以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以外,对设备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也应当熟悉。特别是复杂一些的抢救设备一定要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技术不熟练,对设备功能、特殊性能、用途缺乏了解,操作生疏或不当、责任
心不强,也必然会出差错。而出现问题后手忙脚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三是与技术有关的错误。每个医疗设备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应当无条件执行。如果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图方便、过于自信,而导致常用操作程序出错,必然要导致医疗事故或差错。
1.2.2管理方面:有些设备属正在开发或实验阶段产品,甚至三无产品.根本不能应用于临床,由于利益原因,私自应用于患者;有的材料已过消毒日期,为了减少损失,仍然使用;医疗设备器材保管不善或无专人管理,使用后无人保养;故障时报修不及时而延误抢救:一些设备、材料消毒灭菌不按卫生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不仅影响设备本身,也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一定身心伤害,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引起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1.2.3偶然因素:如雷电、电击,突然停电等外来因素。手术室设备布置杂乱,出入人员较多,碰撞设备电源等因素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等.也会引起医疗事故。
l.2.4各种资料保管不善:各种使用资料、检测资料、维修资料记录不全和(或)保管不善,产品和各种合格证缺失等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2防范措施
让相关人员反复学习有关医疗事故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了解医疗事故的严重性以及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警示大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把好医疗器材的质量关:在计划购买医疗设备和器材时,仔细查看和保管厂家的各种许可证、合格证、检验报告、有效期限、使用说明书等;在货进科室再次核对上述情况,坚决杜绝无证产品和过期产品的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相应的监测。根据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医疗设备和器材。
2.2严格把好使用、操作和保管关:做到“专管专用,责任到人,质量考核,效益挂钩”。
2.2.1制定和完善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保管和送检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使用操作规程、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等。实现各项操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2.2加强培训:定期举办防范医疗事故的学习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内容,重点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高医务人员防范医疗事故主动性和自觉性。各操作人员应掌握医疗仪器操作规程、禁忌证、适应证,注意事项及保养,一般事故的排除法,正确使用各种医疗设备,管理者将以上内容简要写成条款、制成卡片悬挂于使用仪器旁以备查用。
2.2.3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生故障及时送修:并作好使用、保修登记。以备查用。如压力蒸汽灭菌锅每半年至少工艺检测一次,并按规定做好B—D试验和生物监测。以保证其消毒灭菌效果。
2.2.4保证医疗设备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要按规定储存和使用。反复用的医疗用品把好消毒灭菌效果并保管好消毒灭菌标签。
2.3注意医疗器械的使用条件:很多医疗设备要求一定的通风条件、温度、湿度和相对稳定的电压,避免强光直射,避免强电场、强磁场的干扰。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就必须配备合适的工作间及相应的设备.常见的就是稳定电源、空调、恒温恒湿机等。
2.4注意资料的总结、反馈和保管:及时总结仪器使用不当而引起故障的原因,并禁止以后有类似事情发生;不断提高使用技能。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保管好医疗仪器的标签、说明书。因为产品的标签、使用说明书是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2.5作好各种应急措施:如手术室应有备用电源、备用设备、各种应急人员,以应急各种紧急情况,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廖云粤,陈德.谈由医疗仪器引起的医疗事故及预防叨.医疗装备,2003,16(9):50.
【2】吴晋曙.医疗器械造成医疗事故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03.
【3】郭 熠.浅谈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叨.医疗器械,2003,14(9):106.
【4】曹志清,修俊伟.医疗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和保持完好的关键因素【J】.医疗卫生装备,1993。6:23.
【5】王兰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浅议叨.中国药房,2003,14(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