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庆市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制度,完善社区医院和乡村卫生院所这些“毛细血管”的末端功能,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为适应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大庆市确定了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思路,即打造集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行业管理、新农合“五位一体”的区域优势;完善“3大体系、1项制度”,即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制度;抓好“6个对接”,即三级甲等医院要与国际国内名院对接、三级医院要与国内名院名学科对接、县区级医院要与市级医院对接、乡镇卫生院要与县区级医院对接、社区卫生机构要与市县区医院对接、村级卫生所要与乡镇卫生院对接;推进“3个带动”,即以国际国内名院名科带动市级重点学科,以市级医院技术优势带动县区级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以县区级医院带动乡村医生技术提升。

  为发挥城市医院的优势,大庆市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几年来,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4000多人次,指导帮助受援单位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130多项,捐赠价值680多万元的设备和药品。油田总医院集团让北医院为林甸县农民住院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就餐和减免50%辅助检查费用等优惠服务做法,得到卫生部的充分肯定。

  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大庆市卫生部门实施“321”工程,在全市推行了社区卫生服务“321”工程。三百覆盖:社区卫生服务100%延伸至辖区内每一个角落、辖区居民100%享受社区卫生服务、辖区居民100%有指定的家庭医生;二进家庭:让医患联系卡走进家庭,让医疗、保健、康复、宣教走进家庭;一个绿色通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大庆市政府、大企业共投资16.5亿多元,加强对部分市、县医院和4个县级疾控中心以及51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7.2万平方米。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服务功能,2010年,大庆市政府投资5亿元,建设大庆市妇女儿童医院,总建筑面积69900平方米,达到国内一流、30年不落后的三甲医院水平。多方筹资1.7亿元,新建肇源县中医院、肇州县医院、林甸县医院、杜蒙县医院,总建筑面积69285平方米。

  至2010年,大庆市新农合参合人口达102.38万,参合率99.68%。按照“一县一区一标准”原则,将人均筹资标准由去年的100元提高到150元,农民自掏腰包30元或50元,其余为各级政府拨款。大病补偿标准由原来的2万元或3万元提高到3万元或4万元。实施门诊统筹制度,门诊统筹除开展普通疾病的治疗外,各县区选择了15种以上疾病,开展门诊慢性病和门诊大病的补偿工作。2010年1月~7月,大庆市已有40300人次获得住院医疗费补偿,补偿金额1.379亿元。

  在疾病防控方面,大庆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以乡镇卫生院为接种单位的目标。全市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达96.7%。县区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病例网络直报率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