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吊塔系统是ICU的综合救治平台,它将重症救护单元所需的气源(氧气、负压吸引、空气)、电源(强弱电输出端口)、各类仪器设备(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集中兼容,从而在病床四周形成“生命岛”的功能模式来服务于病人。

选吊塔   有妙招

国内、国际有三种吊塔系统的解决模式,即多功能医疗柱系统、桥架式吊塔系统、旋转吊臂吊塔系统。三种模式各有其特性和使用要求,各家医院可根据各自ICU的医疗水平、规模及病房使用面积大小,选择最适宜的方案。

 

可是,目前很多医院存在这种情况,花了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购置了高档的ICU吊塔,由于前期的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常常出现两个吊臂间会互相干扰,相邻床位之间“打架”的现象,不仅没有提高ICU内的工作效率,还干扰了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使先进的吊塔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普通设备带使用效果一样。如何避免这些现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吊塔呢?请看专家支出的妙招。

 

妙招1:注意旋转吊臂吊塔对横向空间有严格要求

  近几年,在很多医院的高档ICU内,都会安装双吊臂吊塔系统。但目前为止,可能很多使用者并不知道,这种双吊臂吊塔对横向空间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两个吊臂之间没有足够的使用空间,两个吊臂会互相干扰,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旋转吊臂吊塔对空间的横向跨度要求远远大于多功能医疗柱系统和桥架式吊塔,所以其最适合用于ICU的单人间设置。

 

 

 

妙招2:桥架式吊塔系统,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需慎重考虑

桥架式吊塔可达到干、湿分离治疗,左右仪器吊架和旋转输液臂可侧向移动及旋转,从而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自由度,因此,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的ICU病房中,桥架式吊塔的应用范围都是最广的;但是桥架式吊塔的合理安装位置与其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是需慎重考虑的,如前期没有进行细节设计,在ICU病房中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ICU桥架式吊塔上的旋转输液臂与洗手池之间的距离太小,医护人员洗手及设备操作很不方便。

选吊塔   有妙招

 

第二,储物柜开门与吊塔旋臂之间的干扰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选吊塔   有妙招

 

 

妙招3:多功能的医疗柱系统多用于开放式ICU

ICU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解决各种气体管路、电源提供杂乱的状况以及安放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的需要,大多采用集中气体、电源供应设计,它们和悬吊放置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除颤仪等抢救器材组成多功能医疗柱系统。此系统适用于开放式的ICU模式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悬挂式

其设计原则是将多功能的吊塔结构依靠于离ICU墙面500-700mm范围内,因为ICU病床与病床之间会有一个空隙间隔,利用这个空隙间隔作为功能塔固定的依靠。

*立柱式功能柱

立柱式功能柱由于是顶着地面安装,常常会有小虫、杂物、灰尘通过底部的孔或缝隙进入到内部,长此以往会引起内部的故障发生,影响散热,严重时甚至会堵塞气孔,毁坏电源,所以选此种功能柱时,应注意它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最好在2025cm之间,这样能较好地解决立柱式功能柱的落地不足,而悬离地面的空间,也不会影响ICU的卫生打扫等工作。

 

选吊塔   有妙招

 

妙招4:注意散热设计

选吊塔   有妙招

ICU吊塔上有很多电源插座,为救治过程提供较多的电源功率,一般情况至少需要几百瓦的功率,特殊时期甚至需要几千瓦的功率,且提供的时间较长,几天甚至几个月。而作为提供电源的装置本身,由于接触电阻和本身在通过大电流的情况下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而ICU病房一般温度都在20以上,这样很容易因散热不好,导致事故发生。为了散热的需求在塔底部应有散热风扇设计,采用了低噪音的轴流风扇,定时或间断式的对塔内进行排热。注意到这种散热的设计,对使用吊塔是很有必要的。

 

妙招5:把握ICU吊塔的共性要求

    不同医院的ICU可以选择不同的吊塔系统模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有些要求是必须的也是共性的,例如:每张床气源插口的数量必须在两组以上(指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电力插座的数量必须保证每张病床须有10~20组。针对ICU病员所需的监护、诊疗网络端口以及特殊的治疗灯光,均需在吊塔系统上合理排列布置,更为重要的是吊塔系统上的各类医疗安装附件(监护仪支架、输液泵架等)必须与院方使用的医疗仪器相配套,否则,这类仪器设备在吊塔系统上的使用效率将大打折扣。

 

作者简介

仲恒平      南京布尔特医用工程设计中心技术总监




《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第二篇  副主编

选吊塔   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