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此项规定有两种理解,一是医院内只能有一个消毒供应中心,即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其负担全院所有的消毒供应工作。这种方式多出现在1500 张床位数以下,日平均手术量不超过100 台的中大型医院。它的优点是管理统一、质量易控制、投资集中合理。劣势是时效性不强、对从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较高、管理项目繁重。二是医院可有一个以上的消毒供应室,即分散式消毒供应室。这种形式多出现于超大型医院,其优势是质量控制准确、时效性强、操作专业、成本核算准确,弊端是对管理模式及水平要求较高、投资分散、占用更多的科室面积。特别是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选择,将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变得更合理、更顺畅、更安全和具有时效性。无论采用哪种建设模式,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位置选择与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临近主要或最重要的使用科室
如中心手术室、手术室、产房和主要临床科室,也就是消毒供应中心临近最大工作量或最主要供应的相关科室。从实际工作中可以得知,消毒供应中心60% 以上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手术室,所以在采用集中式供应的医院,将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在临近手术室的位置,如同层或是上、下层最为合理。如果不能相邻设置,也可以采用专用通道,如直通货梯。设置直达通道时应严格区分污染通道和清洁通道,并尽量在各通道连接处设置前室缓冲间,以形成区域屏障,使区域保持相对隔离。
主要目的:使用专用通道或减少运输距离,最大限度地降低相互污染。
(二)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水文情况差异很大,地下室与半地下室都很难做到控制好消毒供应中心的内环境,使其符合对所处理和生产物品的环境要求。另外,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清洗介质都是水,这对给排水提出了很高要求。地下室与半地下室在这两方面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排水,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消毒供应中心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使其无法工作。
主要目的:确保内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工作条件。
(三)所在位置周围环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所在位置的周围应环境清洁,无污染源、水源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废水应通过独立排放管道,进入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所属区域应做到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或独立。长期以来,大多数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其不能为医院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是个投入多无产出的边缘科室。所以,在位置的选择上也采取边缘化的做法,甚至是随便找个废弃边缘建筑随意设置。出现了诸如“食堂供应室”、“仓库供应室”,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出现过“猪圈供应室”、“厕所供应室”等等。这样的周边环境,根本无法达到与消毒供应中心相适应的要求,更无法保证工作质量。所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初期的选址极其重要,它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其担负的功能职责,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安全。
主要目的:确保内环境的安全,减少交叉污染发生的可能,确保工作人员及所处理、供给的物品安全。
(四)所需面积
消毒供应中心所需建造的实际面积,首先应符合本医疗机构的自身特点。并综合考虑地域发展及医院具体情况,如医院性质、科室设置、实际收治人数、手术量、门诊量等等因素。应做到既能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的有序进行,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所用设备及所属人员的基本使用需求。
目前通常的计算方法是:医院总收治住院人数乘以预定的一个系数(目前多采用0.6~1.0 之间)。但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当医院总收治人数少于200 人时,其计算下来的面积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使用面积的。参照实际建造的情况与设计的案例,推荐最小面积为:不得小于200m2。
各区域所占面积的比例,也是设计初期应周全考虑的重点因素,因其会直接影响后期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的流畅性与适用性。依实际应用与建造实例来看,推荐较为合理的各区所占总面积的比例为:工作区域60%~65%, 辅助区域25%~30%, 仓储10%,去污区占工作区域面积的比例为25%~30% ,视其清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来具体实施。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占工作区域面积的比例为40%~45% 。因为消毒供应中心大部分工作内容是在这个区域内完成的,又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所需人员较多,工作设备与器具较多。所以拥有足够的摆放与活动面积,是保障工作流程和质量的前提。
无菌物品存放区占工作区域面积的比例为25%~35% 。考虑所占面积比例跨度比较大的原因是,很多手术部都有自己的无菌物品缓冲二级库,意在便于及时快速地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储任务就会变得比较小,所以不需要很大的使用面积。
主要目的:实用、适用。避免建设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不会因为面积的不足,无法满足医院的日常工作需求。
(五)发展与预留
目前,国内医院发展的速度很快,改建和扩建项目很多,而且有大型化、超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消毒供应中心又属于医院的基础功能设施,如果在初期设计与建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将有可能会阻碍医院整体发展进度。而后期的如重复建设、改造和扩建又会大大提高建设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发展和预留应紧随医院的战略发展方向,避免短期内的重复建设和扩大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