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一院动工兴建平江分院 急诊楼顶能停直升机

    历史的原因,苏州的大医院还是集中在古城区。城市快速地发展,人口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城区就医太远,古城区内医院又拥挤不堪。不过,这一延续多年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变。优质医疗资源跟着人口迁移的势头走,苏州好几家医院都正忙着搬迁扩建,在新城区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昨天上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在平江新城奠基。这个预计于2012年完成一期工程的新院区,建设规模约22万平方米,设计日门诊量8000人次,床位数1500张。

    有着126年历史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苏州人亲切地称为“一院”。然而,这所三级甲等的知名医院,却面临着就诊区域水泄不通,住院要排队数月,急救车被堵在医院门口等严峻问题。昨天奠基的“一院”平江分院,是一所以外科为主,内科等其他相关学科为辅,集远程医疗、特需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它的建成不仅让“一院”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将对优化苏州医疗资源的布局,缓解市民“看病难”、“住院难”、“就医停车难”等发挥积极的作用。

    老医院“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再拓展

    再发展必须“跳”出古城圈

    好医院总是最受欢迎的,受欢迎就意味着人满为患。这些年来,“一院”曾数次改建就诊格局、想方设法改善就诊环境。然而“螺蛳壳里做道场”,毕竟脱离不开这个“螺蛳壳”,门诊空间狭小、就诊环境局促的现状很难根本改变。

    尽快开辟“一院”新的发展空间、扩大服务规模、改善就医环境迫在眉睫。对此,决定在平江新城建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床位扩展为2500张。医院的这个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去年初,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分院的建设列入了苏州实施富民工程,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市财政给予1.5亿元资金支持;去年12月,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专门为此作了专题调研,要求加快建设进度。

 

    在昨天的奠基典礼上,苏州大学副校长、苏大附一院院长葛健一说,近年来,苏大附一院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古城区客观存在的空间制约,就医环境很难得到根本改善,床位使用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苏大附一院目前使用的门诊楼,建于1996年,设计容量为2500人,刚好满足当时3000人左右的日门诊需求。而到去年时,附一院的门急诊总量达到159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超过4000人,硬件设施显然难以支撑。而平江分院建成后,将有效地分流患者,缓解本部压力。

    老医院是新医院最坚强的后盾

    去哪边都享同等优质医疗资源

    平江分院将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的设计思路,建成一所以外科为主,内科等其他相关学科为辅,集远程医疗、特需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分院将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现代简洁、流线顺畅、整体性强等特点,获得专家及职工的认可。规划建设中的平江分院占地面积100亩,核定床位1500张,将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投资约11.2亿元,将于2012年竣工。

    很多苏州人表示担心的位于古城区的“一院”会不会因此搬走,葛健一就此作了正面回应:地处十梓街的苏大附一院不仅继续保留,而且还会在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提升。他说,今后,分部将在外科方面形成特色优势,本部则在保留现有门急诊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以内科为主,并设外科及其他相关科室的格局。葛健一承诺:建成后两个院区的就诊力量和诊治水平不会改变,病人走进医院所到之处均能体会到方便快捷,不管在哪所医院看病都可享受同等优质的医疗资源。


    他介绍,分院除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医疗技术力量也非常雄厚,市民不用为了看专家“一窝蜂”涌进本部。用他的话说:“不管在哪边,只要病人一喊,专家就都能到。 ”这也正体现了附一院医院内外部临床学术资源的流动与整合的要求。

    新医院软硬件均与国际接轨

    楼顶能停直升机开了个先例

    平江分院原则上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求设置科室,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在整个格局中,急诊部的设计标准引人关注。据了解,整个急诊部按接诊量300人/次设计,配备8辆急救车,分为普通急诊和急救中心,设立急诊和急救中心单独的两个出入口,出入口有明显的急诊标志,主要出入口处设坡道,以保证车辆行驶和进出方便,使危重病人由救护车直接运送至抢救室。诊室面积较一般诊室大,各诊室光线充足,色调淡雅。急诊和急救中心自成医疗体系,同时急诊室与抢救区间要相互联通,使值班医护人员能快捷地在两个区内进行医疗活动,使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救治。急诊部并配置2-4人的高压氧舱。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方案中明确将在急诊部楼顶建造直升机停机坪,这在全市医院中都是一项创举。停机坪呈方形,中央是个白色的大十字,正中间有一个红色的 “H”标志。直升机接诊将为危急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急救飞机落在顶层停机坪上后,患者可通过与医院电梯相连的通道直接被送入急救室。据了解,修建停机坪是为了使医院的硬件设备与国际接轨,增加一个抢救急重病人的通道,如果以后有条件进行空中急救,医院也能够为飞机提供降落的场地。

    同时,分院位于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之间,一旦路上发生伤亡等事故或者周边城市的危重病人,都可以及时送到医院。分院南、西侧有密集大型住宅区,并可辐射至相城区、金阊新城。

 
    作为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之一,医疗资源的分布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不少人感觉苏州的大医院都集中在古城区里,要看个病,路不太好走,人也特别挤。随着市政府实事工程——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确保今年投入使用;市肿瘤诊疗中心(市立医院东区门急诊楼)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年内投入使用;市立医院本部门急诊楼即将动工;苏大附一院平江分院建设已开工;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规划建设启动;吴中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完成年度计划。另外,金阊新城医院、科技城医院、明基医院都将在今年动工。正如副市长谭颖说,三年内,苏州市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会更加合理,医院获得新发展,医疗条件大改善,市民就医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