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后,不断加大了对我州卫生投入的倾斜力度,中央、省投入我州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0.56亿元,其中各种专项资金4.81亿元、设备购置资金1.47亿元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4.28亿元元,对全州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10个县医院和115个村卫生站进行了改扩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其中藏区木里县0.2亿元、彝区10个县1.46亿元。
二是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关键,全面开展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三支一扶”、西部卫生人才培养、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流动医院”服务基层项目,下派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坐诊、讲学、会诊、带徒,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6700多人次。实现了全州乡镇卫生院人员轮训一次,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以实施卫生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中央、省每年下达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结核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霍乱、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加强公共卫生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达到传播阻断标准,霍乱病连续7年实现零病例报告,麻风病患病率降至2009年的1.11/万,达到全国低流行地区的标准,计划免疫“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由2005年的35.5%提高到2009年的66.7%,其中2009年麻疹报告发病数仅12例,与年发病1000多例的年份比较大大下降,充分表明了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显著效果。
四是强化妇幼卫生为突破,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连续10年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特别是近几年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四川省“妇幼卫生年”项目,实现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大大改善了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1999年的39.3‰、111.7∕10万降至2009年的78.32/10万、12.17‰,住院分娩率由29.1℅提高到44.4%。
五是以健全新农合制度为保障,缓解各族群众看病就医问题。2003年我州金阳县列入四川省新农合首批试点,2008年实现了17个县市全覆盖,2009年参合率达89.6%,参合农民人均统筹资金100元,全年参合农民到定点医院就诊达113.9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率32.6%,统筹基金实际补偿比达到51.3%,为全省最高。其中藏区木里县和彝区贫困县的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为全州、全省最高,参合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州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六是以对口支援和扶贫帮乡为捷径,提高藏区和彝区10个贫困县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从2005年起,启动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1个贫困县县医院和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新型模式,周期为3年一轮,支援单位从受援县农村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出发,结合本单位的专业特长,选准学科、派出业务骨干,确保派出医生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开展各项工作。
七是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抓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5年前的乡镇卫生院运行相当艰难、限于瘫痪,这几年各县市在强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从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清产核资、化解债务、规范管理入手,每年都招录一定数量的卫生专业人员充实乡镇卫生院,建立严格的基础卫生人员调进调出、交流提拔制度,实现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稳定与有序合理流动,确保基层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八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我州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启动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工作方案,“新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西昌市、德昌县推行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试点和州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时报账,取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起付线,县乡住院分娩顺产、一般剖宫产全额报销;在5个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分9批次培训611个乡镇卫生院1037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90名全科医师、63名社区护士,积极做好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绩效工资前期工作,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8-15岁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在6个县(市)建立疾控系统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九是艾滋病防治探索出较为成功的经验,综合防治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2003年实施了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2007年启动了中默艾滋病合作项目,国家、省、州同时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防治经费达到7000多万元,特别是近3年就达到5000多万元,行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综合防治的良好格局。2009年出台了《凉山州艾滋病防治5年规划》、“七大工程一批中心”、“百千万工程”重大政策措施,今后几年将按照这些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疫情流行蔓延。
十是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疫情的胜利,2005年成功阻击了人感染猪链球菌与禽流感疾病,2008年取得攀西“8.30”地震灾后医疗救治与传染病防控的胜利,2009年有力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