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供应全院无菌器械的场所,有人把它比为“心脏”,其功能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特别是目前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消毒供应系统的建设也应与医疗水平发展相适应;近年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广泛使用,物品管理多样化,如何更有效地使消毒供应系统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合理化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基本情况,谈谈其设计与布局的标准和要求。
一、策划
在策划消毒供应系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为了达到使布局更合理;使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但有良好的劳动环境,还能节省劳动力;同时具备快速有效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功能,确保己灭菌物品的无菌、无热原和不再受污染;保证医院供应的需要和工作人员的防范需要等目的。医院领导亲自参与策划,多次召集护理部、总务科、医疗器械科、中心消毒供应室等相关人员对选址和建筑布局进行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以国内外先进消毒供应中心的经验为蓝本,结合我院实际,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论证,最终定出最佳方案。
二、建筑与布局及装饰
中心消毒供应室占地面积为1400平方米,设在我院放疗中心第四、五两层。第四层为生活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第五层为灭菌物品存放区、消毒灭菌区、一次性物品仓库。
(一)设计理念:
1.建立安全屏障,实施隔离是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
2.布局为由“污”到“净”的单向流程布置,不交叉、不逆行;
3.去污区、检查打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生活区一一严格划分;
4.气压:由去污区<-5Pa~0Pa>→检查打包区<5Pa~10Pa>→灭菌物品存放区<10~15Pa>;
5.可靠的3道屏障:a.去污区与检查打包区之间:双扉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和传递窗;b.检查打包区与灭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双扉脉动真空无菌器;c.无菌物品存放区与发放缓冲间:双门互锁传递窗;
6.四分开:a.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b.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c.敷料检查打包与器械检查打包分开;d.未灭菌物品与灭菌后物品分开;
7.四个入口:a.污染物品的入口;b.清洁物品入口;c.无菌物品发放入口;d.工作人员入口;
8.建筑位置合理:a.接近住院部、门诊部和手术室;b.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c.避开垃圾处理站、食堂、洗衣房和交通要道等处;d.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二)设计特点:
1.直线式流程设计,避免了污染物品回收和无菌物品发放之间的交叉;
2.采用下送、下收的运行模式;
3.敷料的打包操作与器械的打包操作分开,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敷料对器械的污染;
4.不影响使用面积的情况下,设置了参观走廊和参观窗,外来人员的参观、学习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5.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减少光污染及能源消耗;
6.空调机房分开设置,就近原则,分别支持清洁区和无菌区的净化。
(三)中心消毒供应室布局及物品、人员流向:
1.中心消毒供应室布局符合医院整体流程,内部流程及区域划分合理,详见下图:


第四层 第五层
2.物品流向:从临床回收回来的物品经污染专用电梯由消毒供应室污染物品入口进入污染区,然后进行分类,通过双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后,进入了检查打包区,包装后经过四楼的提升机进入消毒灭菌区,经双门脉动真空灭菌器进入,灭菌后进入无菌区,通过双门互锁传递窗进行发放,然后由清洁电梯发放到临床科室;
3.人员流向:工作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工作区,污染区人员经过污染区的缓冲间进行再次更衣进入污染区;清洁区人员通过清洁区的缓冲间进入检查打包区;无菌区人员由四楼清洁区的内设走廊进入无菌区的缓冲间进行再次更衣(无菌衣)进入灭菌区。
(四)装饰要求:
供应室的土建、装饰对于整个供应室能否完全发挥功能,对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院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几年来数百家医院的设备安装经验及十几家医院供应室的装修经验,确定了我院中心消毒供应室的装修要求,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缓冲间等各区域:
1.墙面均采用厚度为0.326mm的彩钢板,双面、墙面厚度50mm(填充材质为聚苯乙烯);
2.地面采用2mm厚塑胶地板;
3.吊顶采用厚度为0.326mm的彩钢板(填充材质为聚苯乙烯,吊顶的强度可支撑人员进入吊顶维修),角钢悬挂加强;
4.所有90°阳角全部采用电泳铝合金型材圆弧过渡;
5.灯具采用净化荧光灯;
6.内走廊采用彩钢板隔墙,玻璃隔断,玻璃距地面高度90cm,厚度为8mm;
7.敷料制作间与清洁区、污染区之间采用玻璃隔断。
三、结论
消毒供应室设计布局的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消毒供应室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的促进,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强有力补充。建成的消毒供应室运行以来,形成了由分散供应到集中供应的管理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各项工作引进了先进管理理念及标准技术,各项质量符合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满意的无菌物品。
作者简介:
杨军,江西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