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拆迁为何“烂尾”?
 在恩宁路的拆迁废墟旁,一居民在洗菜准备做晚饭。
 
 
记者黎湛均 摄
恩宁路拆迁为何“烂尾”?
 街道普遍狭窄,大型机械、运送泥土的大卡车等都很难进入。

    备受争议的恩宁路改造拆迁项目4年来一路风云反复,时至今日,恩宁路的正式改造规划仍未出台,而此时恩宁路拆迁区域的施工队伍却不见了踪影,留下了成堆的垃圾,大片的建筑废墟,致使卫生环境恶劣,搬空的房子成为流浪汉的集聚地,民房失窃严重。

  拆迁“烂尾”使这个广州最古老的历史街区成为“拆迁主题公园”,恩宁路拆迁为何烂尾?它为已经到来的大规模旧城改造留下什么教训?

  400多户坚守无法全拆

  据危改办公布的信息称,恩宁路旧城改造需动迁住户1950户,危改办的工作人员近日表示,目前恩宁路拆迁区域剩下未签协议的居民尚有453户。

  由于恩宁路拆迁区域内留守居民的房屋和暂未拆除的空置房、大片的建筑废墟交织在一起,加之街道普遍狭窄,大型机械、运送泥土的大卡车等都很难进入,导致大片废墟难以及时清除。不少空置的搬迁房屋成了垃圾场,盲流的汇集地,甚至任何人都可进入拉屎拉尿,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

  荔湾区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说,当时确实希望能顺利拆迁完成后,才成片成规模地清理废墟,现在这样的状况说明大家缺乏经验。

  

补偿安置不到位

  拆迁为什么不顺利?多宝坊居民麦老师在废墟和垃圾中坚守生活了近两年,她拒绝签署拆迁协议,她说,一是没有看到正式的规划,无法确定拆迁的性质,你到底是商业开发还是公共利益?二是补偿标准与麦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规划是属于公共利益性质,在保障我们居住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作一些让步。”

  麦家不见规划不签字,见了规划补偿不合理也不签字。居委工作员说,这种情况在这里有不少,确实影响了拆迁的进度,也影响了卫生环境和治安状况。“但居民们的要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

  麦家对于废墟生活的坚守,又道出处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公众需要一个基本的真相——规划在哪里?危改办讲的“开发”是属于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开发?

  居民们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属于商业开发,就请按照商业模式和市场价格谈房屋拆迁条件。居民们认为,因为之前危改办给出的拆迁补偿价格普遍较低,“每平方米大部分也就六七千元的房屋补偿,我们难以接受。”居民何先生指出,这和之前宣传的“最大限度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全不相干。”

  规划公益性受质疑

  今年1月,183户居民联名给危改办写信,明确反对一个月前公布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居民蔡女士认为,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方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业开发方案”,那么凭什么让我们作出如此大的牺牲呢?

  当时省政协常委孟浩指出,恩宁路拆迁怎么体现公共利益?如果政府征地是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医院、学校等,那么大家都会支持,可是如果纯粹是为了商业目的,那是不合理的,凭什么住得好好的,也不是危房,街坊要因为这样的原因遭受房子拆迁的困扰?

  他说,政府就应该有明确规划公布,通过听证会,收集民意后才实施拆迁工作。而现在呢?规划在哪里?有没有给老百姓看到实质性的东西?这样对支持改造拆迁工作的居民不公平,今后谁还会支持城市改造拆迁工作.


         拆迁变更不公开

  2009年12月,当地居民发现,在既没有通知业主也没有向社会公开的情况下,恩宁路拆迁就悄然改变了拆迁范围,并且延长了拆迁期限。本报以《恩宁路拆迁变更为何不公开》为题做了跟踪报道。

  当时,近百套曾被划入拆迁目标的建筑,也重新被归入“保留”范围;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已经签订拆迁协议的住户的房屋,甚至还包括一些早已人去楼空的房屋。
 
 

  没有规划就拆迁导致的恩宁路拆迁反复,也再次引发居民的不满,有些已经搬走的人要求回来,一些业主由此拒绝签署搬迁协议。

  2010年1月,在本报督促下,规划方案征询活动结束后,一直未见规划部门公布征询意见的结果。当地居民表示,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办公室(下称危改办)曾经承诺的听证会也一直没有下文,对专家的建议也未做公开回应。

  为此,今年4月广州市召开两会期间,220户恩宁路居民致信广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举恩宁路在改造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文化保护、补偿安置等三大方面提出建议,呼吁广州市人大、政协予以关注。

  市政协委员吴名高收到信件后递交提案呼吁——“恩宁路改造项目”在重新进行勘察、论证和评估前,应马上停止全面拆迁。

  当地居民介绍说,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危改办对此至今也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和解释。直到最近,拆迁队却在亚运前陆续撤离了,但恩宁路拆迁区废墟、垃圾成堆却清理缓慢,环境卫生、治安状况恶劣反映多次也无明显改善。

  规划未过就拆迁

  分析恩宁路改造的路径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规划未确定、未征求居民意见、拆迁补偿未解决就开始拆迁——拆迁受到阻碍——拆迁队在拆与不拆的房屋之间施工进度缓慢——很多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狭窄的街道施工——拆迁现场垃圾废墟的清理成本高、搬空的房屋难以监管、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入等——由此成为产生卫生、治安等问题的因素之一。

  早在2008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旧城保护和改造大家谈”论坛上,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汤国华就指出:“规划未获批怎能拆迁?哪来的有法可依?这也正是恩宁路拆迁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关键。”

 

 教训

  旧城改造 应听取民意尊重民权

  省政府参事王则楚指出,旧城改造,既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就必须动员当地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知道有没有“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然而,这些项目中最早的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改造项目”推进4年来,却丝毫没有给当地居民这样一个感觉,相反的,不仅进展缓慢,而且不断受到当地居民的质疑。

  究其原因,关键就是改造旧城的指导思想!是搞商业开发,还是搞改善民生的改造建设?

  如果是后者,就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尊重当地居民的“原住地居住权”,在旧城改造中,项目在实施中的规划设计、居民的补偿安置、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广泛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公开、公正依法进行。

  

建议

  解困之道 恩宁路规划必须听证

  从昨日开始,在多宝街道的组织下,恩宁路开始了大规模清除垃圾的工作。卫生环境暂时得到缓解。

  居民们认为,目前是暂时缓解了卫生的压力,但是,因为没有详细的规划,大家的补偿问题不解决,拆迁就很难进行下去。

  暨南大学李柏侨教授认为,目前恩宁路困局的解决之道,首先是依法做好规划,保证公众的参与权利和拆迁补偿的透明与公平公正。

  他说,正当程序的设立是保障公平正义最有效的途径。在旧城区的规划编制中应引入听证程序,让利益相关人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从而使旧城规划最大限度地达到其可能的正确性。因此,如果在恩宁路的拆迁中忽视了这一程序,那就是不合法的,应当“重起炉灶”,重新听证。

 

 链接

  龙津长寿地块拆迁 近半居民否决方案

  “旧城改造航母”龙津长寿地块拆迁7月21日经过两个月首轮民意摸查征询,近五成居民否决了该地块“无回迁”的拆迁方案,该地块也成为市内旧城改造首个未过第一轮征询的项目。因为只有52%的业主同意改造,远未达到居民同意改造的九成户数比例。荔湾区有关部门将根据居民的意见对“拆迁补偿方案”进行调整,按照规定,要有90%以上的业主同意才会启动本地块的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