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新院(以下简称运城中心医院)总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279亩),设计床位1000张(试运行期间床位使用率达94%),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院内停车位1000个,绿化率42%,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新院建设酝酿6年多,建设3年多,于2009年12月完成。
运城中心医院在建设前即力创“绿色医院”,建成后试运行半年来,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赞不绝口,称“不仅技术上突破,更有理念上创新”。总结其中,心得如下——
进行了一次性长远规划
在规划设计时,由于充分考虑到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等复合功能未来发展的趋势,追求工作效率、环境品质、投入性价比较,注重节约资源、控制感染、数字化信息资料分布等整体内涵品位,门诊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用房被设计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相对集中的医疗综合建筑楼群,主楼地上12层,裙楼地上3层~6层,地下1层。由检验、病理、影像中心、功能检查科、手术部、中心供应室、药房及药库等组成的医技检查用房设计在整个建筑群的中央位置,围绕它一周不超过100m是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VIP病房、美容、体检中心等功能用房,其间由两条8m宽的“医院街”(主干通道)及4m、3m、2m等楼道将其连通,使患者、医护人员及外来访客的各种动线及流程最短。
最大限度地优化文明就医和诊治环境
传统的门诊系统,经常会发生患者集中拥挤在当班医生周围的现象,而该院医疗综合楼门诊部设置了一次、二次候诊区,采用的是一患一医一诊室的模式,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又优化了医生诊断病情的环境,提高了诊治效率。
为使一些重要部门应对抢救、预防交叉感染并能适应随机性个别的标本物品快速传递,该院医疗综合楼在检验科、病理科,血透室、手术室、ICU、CCU、儿科门诊、感染科疾病门诊、急诊科等部门间设置了气压管道传输系统,即平常所说的气动物流,共有9个工作站及一个自动收发站和一个滑管接收装置。血库与手术部之间的专用传递窗以及中心供应室与手术部之间的专用洁净电梯,不仅使血库的血制标本和中心供应室的手术器械可以快速送达手术室,而且避免了交叉感染。
在中心实验室(检验科)的患者等候区和实验室之间设置了大小便标本采样专用卫生间及标本专用传递窗,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患者手捧大小便标本穿人群过走廊送去检验的尴尬,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另一方面避免了交叉感染。
有效配置资源,合理布局共享
集中分质供纯水系统在需要用到纯水的科室都有布点,如肾透析、手术室、腔镜中心、检验科生化仪、病理中心、中心供应室超声波清洗机、感染科等。这个水系统的建设,降低了投资,避免了分散纯水机的重复设备,提高了纯水使用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该院唯一药库位于地下一层,其对面是静脉注射液配置中心,其上一层为药房,设计时将药房设计在门诊与急诊部之间,并分别在门诊与急诊大厅开了取药处,还有3间门诊手术室和18间中心手术部与之近邻,这些都大大节省了建筑空间和共享了人力资源。
位于该院医疗综合楼最高层的集中制氧机中心,相对于传统的外购钢瓶氧,既保证了医用氧气对于病房和手术室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又解决了氧气瓶的运输人工费用和贮藏的安全性隐患。
该院医疗综合楼智能化弱电系统包含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手机信号覆盖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手术示教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考勤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7个方面16个系统,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医院高效、便利、灵活、安全、稳定运营。
细节处体现绿色人文
新院内绿化率达42%,医疗综合楼群中设计了11个大小不等的采光井并且进行了立体绿化,使得90%以上房间能有自然通风和采光;所有供就诊患者使用的楼梯台阶均不超过
为了方便患者和外来访客,在综合楼内部,专门设置了咖啡厅、健康书店、ATM机、礼品花店、生活用品超市、商务中心等便民设施;在医疗综合楼内部每个楼层及主要楼层的重点部位,都设置了收费点,避免了患者做检查的时候为了缴费来回跑的情况。
在ICU、CCU、手术部的家属等候区,还做了专用的供家属能过夜的休息室,可视对讲系统方便了采用隔离措施的患者和家属的沟通,门诊排队叫号系统可以让前来就诊的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还要等多久,避免产生烦躁情绪。
该院在国内首次为洁净手术部的手术室开设类似飞机上的采光外窗,既节省了能源,又使医护人员接触到自然光线,达到了缓解其心理压力的作用。
在外观设计上尽量少花钱
运城中心医院前身原是运城地区人民医院,已有63年多历史。
如今,该院典雅端庄、暖色平淡的外观造型,普通的外墙砖贴面,和充满生机及艺术气氛的大厅、护士站、走廊装饰以及可以演奏钢琴的门诊大厅,格调协调,温馨可人。院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直接为患者服务内部设施上,在外观设计上尽量少花钱。
充分的前期准备
医院在规划设计前,院主要领导先后参观了国内外120多所医院(其中9家台湾地区医院),通过方案竞标选择了设计单位,之后又进行了33次不同层次的深化方案讨论和论证。例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院方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对水、电、暖气、蒸汽、煤气、医疗气体等能源消耗进行了成本核算,这为日后的运行管理打下了基础。
该院在医疗综合楼内除了有明确的导向标识外,还在室内出入口、变换空间的过渡处、廊道的转折处、台阶坡道的起至终点处设置了观赏盆栽植物,使各处空间充满了生机,增添情趣;建筑群内部庭院绿化及室外的杏林苑、屋面花园、文化墙、院铭石等,展示了医院建筑与绿化环境一体的设计思路,使生态环境与建筑空间得以完美结合。
节能材料的运用
该院用三公分厚的外墙挤塑板保温层以及断桥铝合金窗、中水系统、二级生化污水处理站、燃气燃油锅炉、高保险用电区域输电用的母线等建筑材料和设备,为今后医院运行期间的高效、低耗、低碳、安全、环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董福松,高级工程师,原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基建科长、院长助理,现为山西大医院筹备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