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据悉,中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远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经用铁做简单的承重结构,而西方国家在17世纪才开始使用金属承重结构。公元3-6世纪, 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就用铁链修建铁索悬桥,著名的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云南的元江桥和贵州的盘江桥等都是中国早期铁体承重结构的例子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最早出版时间是200691,归类为“辞典与工具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征求意见稿)发布通知,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文的要求,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其他单位负责修订《钢结构设计规范》,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对GB50017-2003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列举如下:

1. “术语和符号(第2章)”删除了原规范中关于荷载的术语,增加了与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等相关的术语。

2. “基本设计规定(第3章)”增加了构件截面类别及与抗震相关的规定,“材料选用”及“设计指标”内容移入新章节“材料和材料选用(第5章)”,关于结构计算内容移入新章节“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设计(第6章)”,“构造要求”中制作、运输及安装内容并入本章。

3. “受弯构件的计算(原第4章)”改为“受弯、受剪和受扭构件的计算及梁的设计(第7章)”,增加了受扭计算及腹板开孔的内容,“构造要求”中与梁设计相关的内容移入本章。

4.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原第5章)”改为“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和桁架杆件的设计(第8章)”及“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和柱的设计(第9章)”两章,“构造要求”中与柱设计相关的内容移入第9章。

5. “疲劳计算(原第6章)”改为“疲劳计算及防脆断设计(第17章)”增加了简便快速验算疲劳强度的方法,“构造要求”中“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移入本章,并增加了抗脆断设计的补充规定。

6. “连接计算(原第7章)”改为“连接(第12章)”及“节点(第13章)”两章,“构造要求”中有关焊接及螺栓连接的内容并入12章、柱脚内容并入13章。

7. “构造要求(原第8章)”中的条文根据其内容,分别并入相关各章

8. “塑性设计(原第9章)”改为“塑性调幅设计(第11章)”,改变了塑性设计思路,采用内力重分配的思路进行设计。

    9. “钢管结构(原第10章)”改为“钢管连接节点(第14章)”,丰富了计算的节点连接型式,另外,增加了节点刚度判定的内容。

    10.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原第11章现第15章)”,补充了纵向抗剪设计内容,删除了与弯筋连接件有关的内容。

    11. 删除条文中术语6条,材料1条,柱的构造1条,桁架计算1条,大跨度结构规定2条,弯筋连接件构造要求1条。(删除条文如下:2.1.12.1.22.1.42.1.52.1.192.1.203.3.28.4.28.4.88.6.18.6.410.2.611.5.6

    另外,本次修订新增了结构体系(第4章)、材料和材料选用(第5章)、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设计(第6章)、钢板剪力墙(第10章)、钢管混凝土柱和节点(第16章)、钢结构构件及节点的抗震设计(第18章)、钢结构防护(第19章)等章节,同时,在附录里增加了结构的延性分类、大跨度钢结构适用范围和基本设计要求、蜂窝梁的设计、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验算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同时呼请各设计单位注意,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仅供提出问题和意见之用,不得在设计中直接引用有关的修订内容。

钢结构设计规范》一书的内容概要分为:1、总则;2、术语好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4、受弯构件的计算;5、轴心受力构件合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6、疲劳计算;7、连接计算;8、构造设计;9、塑性设计;10、钢管结构;11、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附录A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附录B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附录C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附录D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附录E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离类;附录F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本规范用词说明。



相关文章阅读:

建筑室内设计师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和工程师的严谨思想

工业建筑设计师主要设计哪些建筑物?

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驱者之一吴良镛

国外著名建筑师的私人住宅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作品欣赏

地下室设计规范及注意要点

钢结构设计体系、常用软件及结构设计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