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产业和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县级医院中,建筑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新建医院也屡见不鲜。很多非医院专业的设计公司在面对如此大体量的医院设计时,尤其是在门诊、医技、住院及后勤一体化整合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计算医院的工艺参数。同时,也无法定量的确定各单元所需要的面积。至于各单元之间的关联度、各级工艺流程的设计、院感分区、室内及设备参数等更是难以落实。只有先设计建筑,再通过一改、二改、三改来逐步完善。不但增加了设计成本、拉长了设计周期,还会随着建设项目的推进,使一些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永久的遗憾。
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建筑,不能套用简单民用建筑的设计流程。我们在十多年的医院设计中,总结出医院建筑设计所独具的工艺设计内容。这些内容将分三个阶段贯穿在整个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
在《医疗设置规划书》中,要和医院管理者反复探讨、研究。因为医院设置除了要按医院等级设置必要的专业科室外,还要根据该医院的特点增加重点专业学科的面积,对于个别专业,要根据医院的自身特点及周边医疗市场的现状,适当调整门诊数量及等候面积。
在《房间面积分配表》中,要罗列和计算出每一个房间的净面积,尤其是辅助用房的面积不可遗漏。在医技等科室计算中,要充分考虑若干年后的发展空间。通过《房间面积分配表》,我们可以方便地整合组团和分区的面积,并以此为依据,准确的确定建筑各部分的体量关系。
《平面工艺流程布置图》是工艺设计中最复杂的部分,要求在方案设计阶段,将建筑平面深化到相当于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深度。在《工艺设计图》中,要包含所有房间内的设备及家具的位置,一级、二级、三级流程规划,三级流程内包括墙面设施及尺度,医院感染管理分区及洁、污流程。通过《平面工艺流程布置图》,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方便地调整建筑柱网、采光井、竖向交通的位置,使建筑设计更符合流程的要求。
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应该完善《室内数据表》和《设备数据表》。通过以上两表的建立,确定使用的设计参数。这样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各工种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参数。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工艺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可以这样说,工艺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灵魂,是一个医院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家医院的设计,如果忽略了工艺设计,不仅会增加设计、建设的周期和成本,甚至会使医院丧失一些重要的医疗功能。
我们公司接手过一家四川省内的灾后重建重点医院项目,其建筑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是医院建成交付使用后,ICU、病理科、透析等部分由于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迟迟不能使用。检验科也因为同样问题,将设备摆放在走廊临时应急使用。我们将这些部位重新进行了工艺设计,现在可以通过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但因为建筑很多部位已无法调整,仍有很多遗憾。如果在建筑设计时就进行工艺设计,这家医院不但是一家外观漂亮的医院,同时也是一家符合医院标准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医院。
我们希望医院的建设者,在进行医院设计,尤其是大型医院的设计中。不要急于先看到医院的外观是否漂亮,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前期的工艺设计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医疗设置规划书》和《房间面积分配表》。反复评估拟建建筑面积和科室设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栋、分区及各组团的联系。在方案阶段认真做好《平面工艺流程布置图》,调整好流程后再确定方案设计。在施工图设计中,落实好《室内数据表》和《设备数据表》的应用。这样,一个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现代化医院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