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赛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医疗建筑工作室主持人

 

绿色建筑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用生态环境观去审视既有建筑、理解一些古老的建筑,然后从中拿出一些符合现代建筑理念的相关做法,进行新的诠释和提升,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现状的基础上。

我在中元国际工作的时候曾去投标一个项目,我觉得我们做的功能设计非常好,但我们的设计并没有被甲方采用,中标方案是一个基于元宝形的平面,甲方只需要一个元宝形的设计,所以按照他们的想法做成这个样子就可以中标。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就从这点入手,考虑我们院建筑所需要面对的社会因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医院建筑如此的现状呢?

首先从国际和历史角度来说,我国对绿色医院建筑评估研究还不系统。以英国为例,英国的低能耗医院、绿色医院建筑评估研究始于70年代末,这个研究完全是处于完整体系中的。我们国家现在这方面比较缺乏,需要在一个全系统中做体系研究。在英国,不仅要做研究,还要做一些实验,而绿色医院建筑研究的驱动力来源于石油危机。英国的医院是由政府建设、经营的,所以为了降低运营费用,他们启动了低能耗医院的建筑研究,建设了两个综合院实验项目,连续使用两年后,做了六本研究报告。从1979年启动到1997年研究报告最后一本出版完毕,历时10多年。2002年他们出台了一个低能耗评估工具,2008年被绿色建筑医疗评估手册取代,原因是原来只评估到设计阶段,而2008年出版的新的评估手册全部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评价机制,这是英国的一个发展。

 

英国绿色医院的研究完全是由政府来推动,所以低能耗与绿色医院建筑研究作为这个体系中的一部分,充分吸收了体系中其它环节的营养。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规划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建筑是否绿色、项目的环境如何,以及是否需要在该场所做医院,都从一个区域做建筑研究,并不是仅仅考虑医院单独的项目用地。因为医院建筑是24小时运转的,住院部等区域的能耗相当高,为了降低能耗,他们把医院的床位压缩,发展无病床医院,即努力发展日间诊疗中心,发展社区卫生中心这些低能耗建筑,然后把医院建筑的使用需求减到最小,这是他们的一个发展趋势。

接下来说一下荷兰,荷兰将卫生服务研究和建筑研究相结合,然后生成未来医院项目方案的一个很好的体系,也是基于理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过程。荷兰最近提出来一个“核心医院”的概念,这在国际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里程碑。核心医院的概念是这样的,基于研究发现,医院的核心区域基本在重症监护室这样的区域,而其它方面的工业类型区域,比如后勤部、洁净中心以及洗衣房之类的区域,他们把这些区域分类之后,核心区域的占比只有24%,所以希望核心区域集中在医院,其它部分分散成各个设施,这样的话就可以尽量减少用地压力、环境压力。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医疗城要大爆炸,会分散到城市中去,形成这种人性化的又非常绿色节能的趋势。而且综合医院分散成一个核心医院之后,可以提高服务效率,看重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现在要转换成一种核心医院,把核心的部分集中在一起。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最早的医疗建筑叫做派生建筑,就是将神庙或寺院拿来用做医疗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就开始发展成为专门的医院建筑类型了。专业医疗建筑类型的第一阶段,最终的顶点就是大型综合医院,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我们国家在发展很多大型综合医院,但缺乏一些社会协作,它是封闭的也是理性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建造目的和医疗效益上。而我刚刚提到的英国和荷兰,他们已经发展到建筑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应对的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需求,还应对医疗体系的需求。所以这样的医院是开放性的,是社会协作的,比如无病房医院、核心医院的医疗设施发展规划就是这个思想的产物。而我们国家处在第一个阶段,只是针对卫生需求和体系需求,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举一个最小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和英国的一个比较,英国是全民医疗体制,中国是计划经济,也是有部分城市居民享受工费医疗的,所以拿来做一个比较。在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控制医院的成本,英国和中国的医疗建筑面积指标差不多,都是60-70平米,就是压缩整体的床位规模和床区的建筑面积。在设计重心方面,中国控制建设投资费用,压缩建筑规模和技术设备的力量;英国则是开展社会协作,已经开始整合区域的医疗资源了,将医院与社区保健服务相结合,共享后勤设施,开展一些理性的研究,通过设计减少运营费用,这个研究非常昂贵,但是他们认为非常有意义。另外就是由建设控制费用转向控制生命周期的这种运营费用,因为他们政府要负担运营成本,所以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全民医疗体制的优势。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没有实现这种资源的调控。英国完全是开放式的,如果区域需要就会增长,是完全模块式的。我们国家1964年建筑协会的设计竞赛中也提倡这种做法,要注意建筑面积的节约,但相应的一系列研究并没有提出来,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

 

我之前做了一个需求调研,大概有529份调研问卷,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认为医院建筑问题不重要,因为现在还是一个需求阶段。我刚才讲了医疗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急需解决设备运营维护的一些东西,去了解他们的需求,降低全寿命专区的运营费用,而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只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其需求的发生远远不如医疗服务。有一家三甲级老医院,它的医疗部分非常舒适,但是对于能耗部分、设备等工作用房就不用做得太好。这种情况其实在全国并不算罕见,我觉得应该是80%-90%,只有部分新建的医院会做一些改善,这座医院也是新建的,但是后面设备能耗运营部分完全处于一个被忽视的阶段。

 

很多出在早期出国留学的人已经把其他国家医疗体系中很多优秀的东西回来介绍了,但是一直无法推行,因为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体制也不一样,部门合作性也不一样,所以很多国外先进的做法无法实施。另外,就是把我们专业的决策圈扩大,就是发挥我们建筑师在医疗建筑领域的影响力,这也是我的一点建议。︱


更多内容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