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将建20个医联体】
到2020年,全省每个设区市都至少建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促进优质资源向落后地区和农村延伸”也被明确写入了方案。2020年,全省要建设20个医疗联合体(医联体),让好医院的名优专家也到偏远地区坐诊看病,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
今年起,山西省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有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一所三级中医院。
山西省119个县(市、区)要重点办好一所县级综合医院、一所县级中医院、一所县级妇幼保健院、一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一所县级卫生监督所。

【北京:成立最大医联体,后年医联体全覆盖】
9月29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牵头,共有24家成员单位的海淀区中东部医联体正式启动运行,这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医联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联体即海淀区中东部医联体,成员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校医院,又有社会福利医院、民营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全市已在朝阳、友谊、世纪坛三家医院开展“区域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基础上,按照市卫计委总体部署,在市属综合医院推广。而今年上半年,已有朝阳、友谊、世纪坛、安贞、积水潭、首儿所、宣武和小汤山医院成立了医联体。8个医联体中有5个医联体是以三级综合医院为核心医院,联合区域内不同医疗服务机构形成的“区域大医疗”模式;另外3个为积水潭骨科医联体、首儿所(朝阳区儿童)医联体和小汤山医联体,是以专科为特色的“大专科”模式。

【山东确定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烟台毓璜顶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为第一批山东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参照委直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同时,确定潍坊市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创建时间半年。
到2015年底,山东省将在济南、青岛努力建设2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国家级医学城),实现双轮驱动,协同发展;重点建设肿瘤、眼科等10个左右的专病专科医院,形成在全国有较高学术地位、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专病专科特色;创建100个左右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转化。我省将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以国家级医学中心为龙头、以专病专科医院为特色、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点,具有山东特色的高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四川将建8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四川将着力打造绵阳、广元、达州、南充、泸州等8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


更多内容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