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儿童医院基本上都是从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思维来设计,很少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就我而言,我对儿童医院设计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以前,我觉得儿童医院虽然是给儿童看病的,但是儿童都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医院,而且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帮着办理,孩子们基本上不需要知道任何事情,完全听家长的就可以了,所以儿童医院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家长们的使用方便,这样一来,对儿童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了。

  现在看来,如果只注重为家长们提供方便,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显然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遗憾。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觉得医院不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医生和护士也不是一群“很可怕”的人。

  设计思维的转变

  儿童医院里既有患病的儿童,也有陪伴他们就医的家属,而且,儿童与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显著区别,需求也就有所不同,此外,患儿和家长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就给儿童医院的设计提出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医院应该为患儿做些什么,为家长做些什么?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儿童医院需要为家长带着孩子就医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而对于儿童,除了提供满足基本需要的医疗和生活设施以外,应重点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儿童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地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想当然”地进行设计。

  对儿童患者心理特点的理解

  儿童患者的年龄跨度多达十几岁,由于他们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所以生理和心理特点差异很大。鉴于这个特点,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儿童医院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室设置和各个功能区的设计。

  现在,儿童医院设计非常简单,通常是借鉴综合医院的设计标准和方式,将急救、门诊、住院、康复、预防这五大功能进行整合,至于如何设计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则考虑得不多。

  年龄很小的患病儿童对父母有极大的依赖性,但是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述,于是便用最简单的方式——哭闹来表达,这就让家长产生焦虑感,而家长的焦虑反过来又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环境来减轻家长和患儿的焦虑和恐惧有助于整个医疗环境的安静、有序,也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有的医院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在医院内设置玩具摊,当患儿被玩具吸引并且有了诉求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有所转移,从而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在内部空间上,用游戏空间代替候诊空间,以动漫或其他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

  再者,使用一些儿童喜欢的元素可以增加儿童对医院的好感,从而减少恐惧感和厌恶感。例如,儿童容易被轮廓线、复杂化的曲线所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更加喜欢看由许多小矩形组成的图案,而不愿意看仅仅由几个大方块组成的图案,他们更加喜欢看曲线而不是直线,喜欢有明暗交界线的东西。

  在医院中添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物品,可以拉近他们和医院的距离,如小桌椅、小板凳,等等。

  当然,为儿童考虑,就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与时俱进。例如,很多儿童医院都喜欢使用带有卡通人物的图片,但是,如果现在的医院中仍然出现阿童木、孙悟空这样的卡通形象的话,就不合时宜了。

  门急诊部、病房的设计要点

  儿童医院的门诊部环境嘈杂,人流密集,就诊时间不规律。门诊部应该提供高效的诊疗空间、诊治过程,缩短患者就诊流线,限定人流对特定区域的干扰。

  可考虑设置儿童看护区、游戏区,以便家长可以不带患儿处理相关治疗过程中的事物。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其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宜设单独出入口;应设置预检处、候诊处、儿科专用厕所和隔离诊查室、隔离厕所,隔离区应有单独对外出口;挂号处、药房、注射、检验、输液等用房宜单独设置,与成人门诊分开,尽量使挂号、医技检查、输液、交费都在儿科诊室单元内部完成。

  在急诊方面,因儿童急性发病多,输液量大,所以儿科急诊部用房比例远大于成人。不少综合医院采用的方法是将门急诊合并独立设置。

  除了抢救区域和安全走道,急诊部应该是封闭区,因为急救儿童往往因为发烧而行动不便,需要家长一直监护,安静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

  儿童病房的设计有不同于成人病房的特点。由于儿童的护理工作量大于成年人,而且有游戏、教育、陪伴室等要求,其护理单元的床位多在35床左右,规模比普通护理单元床位少一些。儿科单元应多设少床病室和隔离单人病室,此外还应有医辅用房和儿科特有的配乳、哺乳、浴室、游戏、教育等用房。另外,由于儿童身材普遍较小且好动,安全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例如,要通过设计来降低儿童在跑动过程中被餐车、医疗器械车等物品碰到的风险。

  设计中的困惑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儿童医院的建设标准,现在通常是引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虽然儿童医院的科室比较少,然而从使用情况来看,儿童医院的床均建筑面积应该比综合医院更大一些,因为陪护人员多,同时儿童医院还有用于保健的区域。

  由于没有标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惑。

  一是采用集中病房还是单间病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龄前儿童的病床上躺的是成人,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应该为患儿的家长们做些什么;二是病床的大小以及每间病房内的病床数量如何确定更合理?

  二是门诊治疗与病房治疗所需用房如何设置?从经济效益考虑,门诊治疗收费相对较低,但是量大;病房治疗的收费相对较高,但是量小;所以需要进行权衡,这就涉及到门诊治疗和病房治疗的比例,但是不同医院存在明显差距。此外,门诊治疗与病房治疗所需用房的设置还与医疗资源、建筑面积、陪护方式等有关。

  三是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以及急诊如何设置?儿童的发病规律是夜间发病比较多,使得夜间看病的儿童很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些医院采取了延后下班时间的办法,例如上海,很多医院的门诊要开到晚上十点。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善。我们把疾病分了两类,普病和专病,然而,这两类病的比例是多少,很少有医院能说得清,这就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