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病房设计多仿照酒店客房,但是病房与客房有着很大的不同,酒店客房只需要解决客人的夜间住宿问题,而病房设计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患者是24小时住在病房中,如果设计不到位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康复。医院病房设计在满足患者使用需求和卫生洁净需求的基础上,应考虑到患者的私密性、安全性,并考虑患者家属的需求。
一、病房的私密性与患者空间
多数传统双人间或三人间病房的病床并列放置,这种设置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平面布局紧凑,流线简洁,视线清晰,后勤组织高效节约。缺点是房间设计紧凑而使其缺乏私密性;在我们调研的多数案例中发现,病房都缺少放置桌子的足够空间。
1988年,瑞士伯尔尼的施瓦岑堡地区医院设计的个性化病房让人们耳目一新。它的最初理念来自多人间病房,即患者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且对靠近窗户还是靠近门一侧的床位的均好性应保持一致。当床与床摆放成直角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意味着每张床都与窗户有着同样的空间关系。
图2 某医院为保证每位患者都保持着良好的景观视线而设计的病房
通过变换病床间的位置使每个床位都享有自己的空间,而且窗户的设置考虑到患者的视野需求。这种设计手法打破了传统病房呆板的设计思路。此外,在病房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物品的储存空间,尤其是一些农村患者的物品较多,家人在病房内过夜的情况很常见,利用一些病房设计的拐角或不规则空间设置成储存柜很有必要,见图1、图2、图3。
二、可视度与患者安全
2008年,有设计师对美国哥伦比亚医学中心的664名患者进行了对照实验,对比数据主要为住院死亡率、加护病房死亡率、加护病房住院天数和自主呼吸天数这4个方面,以此综合分析病房的可视度对病房的影响。从他们的统计数据和结论可以看出,普通病房可视度高低与患者无差异,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病房的低可视度意味着死亡率较高。所以重症患者病房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区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保持病房的高可视度,而轻度患者应采用低可视度的房间以保证患者的私密性(图4)。
图4两种高可视度的病房
提高病房的可视度,可以采用将病房靠近廊道一侧的墙体采用玻璃墙面或是在视线范围内的墙面和门上采用玻璃窗扇,同时靠近门一侧的卫生间转角墙面做抹角处理。或是在房间内设置监控设施,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防止患者发生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呼救。
三、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感染率为3%~5%,而我国的医院感染率为10%。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医院的感染人数是很庞大的。美国疾病管理管制局估计该国每年有170万人在院内感染,造成99000人死亡,约50亿医疗成本的支出,且增加住院时间、浪费更多的劳动力。由此可见,减少院内感染是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构成医院患者的传染由传染病源、传染媒介和传染受体所组成,而影响医院传染率的主要因素是传染病源和传染媒介。病源的传染能力有高低之分,如2003年传染性极强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就是很好的例子。针对医院设计而言,传染病源和传染受体是医院设计无法控制的,但传染媒介是可控制因素。它主要分为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如医护人员的洗手频率、医护用品和医院日常用品的洁净程度以及空调送风方式和新风量等。
然而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控制病房的人数对降低患者的传染率有很大帮助——提倡单人间病房取代原有的多人间,从而使病房的传染病得以下降。在我国,由于患者数量多,无法将所有病房都设计为单人间,但采用灵活设计的方法,尽量减少多人间的数量,还是可以实现的。
鼓励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前经常洗手,对降低感染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消耗品费用由患者承担,所以一次性手套在医护人员每次病房治疗工作时更为常用,但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看,我们更鼓励他们在病房工作时采用洗手消毒的方式。如果每次洗手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前提下,简化洗手流程会有明显效果。例如采用免水洗消毒法洗手(如酒精洗手或其他专用洗手消毒液)可以简化洗手的时间和程序,虽然每次节省时间不多,但从长期观察数据可以得出,使用更快捷的洗手方式对提高洗手次数有着明显的关系。洗手次数增多了,患者的传染量也就自然下降了。再者,免水洗手可以减少由擦手巾不洁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其次,将洗手器放置在医护人员工作的动线上对提高洗手率也很有大帮助,例如放置在病房入口处或是病房内。
图5 病房储物柜剖面图
此外,病房内布局应简洁,没有过多的清洁死角,以便于清洁消毒。室内家具尽量和建筑一体化设计。能不落地的家具尽量不要落地,采用悬挂式来解决(图5)。
四、病房内家属区
患者家属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传统病房区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忽视对患者家属陪床的考虑。夜间陪床主要集中在患者为婴幼儿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这些患者不可能完全由护士来解决所有的护理问题,他们需要家人来帮助。此外,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医院还有大量的外地患者,他们的家属中有相当一部分因经济拮据而不愿在医院外住宿,所以在病房内设置可以方便患者家属的陪床显得很有必要。有调查显示,某三级综合医院日住院患者的平均陪护率为37.87%,一些西部地区三级医院的日均陪护率达到55.17%,远远高于卫生部制定的三级甲等医院≤8%的要求。事实上,在不扩大医院病房原有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室内装修来增加患者家属的舒适度,同时增加患者休息家属床位,对降低护士夜间护理工作量、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跌倒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房周转率都会有很大帮助。
图6 配置折叠床,在夜间为患者家属提供休息
然而现在大多数医院病房面积有限,白天需要考虑到患者病床、担架的移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空间而不可能设置固定的床位给患者家属夜间陪床。因此在面积有限和功能受限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使用折叠沙发床和组合家具即白天可以将家具折叠或收纳起来,夜间可以放下来满足患者家属的休息(见图6)。
五、降低患者的跌倒次数
传统的病房设计通常没有考虑患者的跌倒问题,然而有些跌倒问题不仅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减少患者的跌倒率,不仅有效地降低患者伤病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引起患者跌倒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行走中头昏、地面太滑、腿脚本身不便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患者跌倒多发生于夜间,他们在夜晚行走时有的睡意朦胧、意识不清,有的没有家属搀扶。对此,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图7、图8由于洁具周围没有扶手部分患者在使用洁具比较困难
六、降低噪音
病房内的噪音源主要有:病房室外噪音,如交通噪音、施工、装修噪音;病房室内噪音,如电视声音、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谈声、家具和门窗的移动声。
其中患者普遍反感的是电视和交谈噪音,因为这些噪音严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减小医院噪音不仅应加强医院管理,设计者在设计时也应考虑在病房以外的区域设聊天会客空间来满足部分患者家属的需求,并且将聊天区靠近护士站,使家属在聊天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谈话声音。
不仅要从设计手段来降低噪音,还要选用合适的吸声材料。吸声材料主要集中在吸收中低频噪音,多孔吸声板或薄膜吸声结构对降低噪音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多人病房更宜采用挂链等隔断视线以降低噪音。
七、提高卫生间的洁净程度
病房内卫生间如果是黑房间通常会产生异味,如果消毒和机械通风不足则会滋生大量细菌成为医院新的传染源。所以医院的卫生间尽量使用红外感应式控制阀,并且管线一定要暗装不要暴露在外。对于座便器还要加装一次性消毒抽纸来对马桶接触部位擦拭消毒。此外,在病房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家属拿着便盆在洗脸池冲洗,这样极大地污染了面盆,也给后来使用者造成恶劣的心理影响。如果要求所有的患者家属都到公共卫生间来冲洗很不现实,所以在普通卫生间里一定要加装便盆清洗池,并且设置提示标语,以保证洁具的清洁卫生。
八、结束语
)面来综合分析病房的可视度对病房的影响。从他们的统计数据和结论病房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靠管理来解决的,但是如果设计者在设计中多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思考,并将这些关怀体现在设计的细微之处,为他们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减少医疗事故,提高治愈率并缩短治疗周期,无疑,这都是极为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