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医院室内设计人性环境项目

  项目名称: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

  建筑面积:60000m2

  项目位置:北京市东单大华路

  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开创国内高端医疗服务的先河——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

  提起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词——“国内首次”。可以说,作为医疗建筑,在重建时,很多设计都可以用这个关键词来形容:“国内首次采用一体化设计模式”、“国内首次设置中庭室内花园”、“国内首次采用组团式候诊厅”、“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新型医疗专用材料”。诸多的“国内首次”,开创了国内高端医疗服务的先河,提升了医院高端医疗服务的品质。

  一体化设计模式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将建筑、景观、机电等相关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如结构专业预留降板区域并增加结构荷载,为大堂及室内中庭的水景及植物做好预留;电气照明设计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性,如光源放置在病床正两侧,避免灯光的直射;室内患者活动范围内的风口均侧送风,并与室内空间造型相接合。

  与建筑一体化的室内空间设计,有效避免了工程施工上的重复拆改,节约了资金,缩短施工工期,将技术与室内艺术完美结合。

  设置中庭室内花园

  由于该工程位于院区中部,用地狭小,周围建筑较为密集,视线干扰严重,无法提供合适的室外修养空间。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了6个贯穿室内空间的中厅花园,成为整个建筑内空间的核心景观。在4~9层的病房区,每两层设置一个花园空间,在医院设置中庭室内花园,这在国内医疗建筑中,还是首次。根据不同的采光和植被生长特点,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兼有四季特点的花园环境,引入水景亭台,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了能够监护、较为个人化和相对独立、私密的花园式环境。室内环境室外化、园林化的处理,开创了国内绿色医院景观内环境的先例。

  组团式候诊厅

  在等候空间的处理上,门诊和医技区域在国内首次采用组团式候诊厅方式,使患者和陪同人员有更为人性化和舒适的等候空间,各个功能区域流线清晰,不同的使用人群采用不同的交通流线,对患者的私密性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保障。

  大面积使用新型医疗专用材料

  设计中选用了适合医院使用的新材料,解决了施工中的问题,保证了医疗环境的使用品质。如大面积使用树脂挂板作为墙体材料,其表面抗腐蚀、易清洁、安装简便。模数化的设计,减少损耗;转角做成弧形,防止患者磕碰,并可防止推车撞击,适合医院的公共空间使用。病房内的卫生间采用了医疗专用抗病菌尼龙扶手,在满足无障碍使用的同时,其本身有抑菌自洁的功能,并与紧急呼叫系统配套使用,体现了人性化关怀;部分公共区域、候诊区及病房内分别采用了pvc卷材和橡胶地板,易于保养、舒适耐用、便于施工的优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这些当时在国内医疗室内设计首次使用的材料,如今早已得到普及,成为在医疗空间广泛应用的首选材料。

  专家点评

  北京医院的室内设计,从人性化角度来讲设计得比较好,北京医院本身也是有一个特殊性,主要为领导干部服务。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病房设计很高端,每间病房均采用越层设计,设有独立的花园。其中的中庭室内花园景观,还采用了不同的主题,这些其他的医院基本做不到,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也给其他医院提供了一个参考,作为一个优秀项目很出色。

  ——庄念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院方感受

  原北京医院老北楼是承担国家部分高端、特殊医疗任务的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该项目于2001年重建,为具有国际一流医疗设施与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高端项目,在国内医疗建筑与环境设计领域内具有开创性。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使用多年,返观当时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仍具有前瞻性。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的室内设计部分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对于项目最后的建成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陈所长作为室内设计的主创人员,秉承了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理念新颖、思路明晰、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和项目难点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得到院方领导的认可。

  ——陈书明 北京医院基建处处长

  获奖感言

  这个项目的成功实际上是建筑设计师、机电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整个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北京医院这个项目以4个首次打破了以往医院建筑的模式,使其成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典范。这个奖项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把这种高端医疗服务的设计理念和细致的服务方式更加完善的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使更多的普通百姓体会高端的医疗服务。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综合设计院环艺所